第242章封伯爵?國公可好?
有些事,在沒有實證之前,再怎麼猜測,都是虛的。
比如這空印案的事情,是因為朱標此前提出的反腐製度,不少人都猜到了背後的源頭是蘇璟。
但猜測不是事實。
蘇璟在其中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不得而知。
或許隻是隨口一說,或許是他指導朱標製定了所有的方案。
又或許,猜測隻是假的。
此事根本與蘇璟無關。
現在,朱標直接將這件事徹底的公布,背後的根源,正是蘇璟。
空印案啊!
那可是殺了百官戚戚的大明第一大案,波及人員之廣,是此前從未出現過的。
朱標自然是沒有什麼官員敢記恨的,但蘇璟不同。
此刻,不少此前處於中立的官員,內心也開始疏遠蘇璟了。
反腐製度,對於他們的工作而言,工作量增加,同時稍有不注意就要被安上貪腐的罪名。
原本在朱元璋手底下乾活已經夠辛苦了,現在不僅辛苦,還得小心翼翼。
這官當的,真心累!
崔亮聽著朱標的話語,愣了片刻,並未回答。
因為空印案,實際上隻是朱元璋的憤怒,對於百官來說,或者說對於需要處理實際事務的官員來說,空印的手段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
當然,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他們還想要做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總是,在空印案的事情上,百官不敢忤逆憤怒的朱元璋,但同時在立場上並沒有那麼的堅定。
“崔尚書,怎麼了?這樣還不夠嗎?”
朱元璋朝著崔亮問道。
空印案的事情,朱元璋記憶深刻。
處理完那一大批的官員之後,對於蘇璟教導朱標指定的反腐製度,他亦是給予了高度的讚賞。
崔亮此刻的態度,他很不喜歡。
“回稟陛下,臣以為,此事功在太子,與蘇璟關係不大,故還不夠。”
崔亮拱手回答道。
這一番話,倒是十分的聰明,沒有直接說空印案的對錯,隻論功勞的歸屬。
的確,反腐製度的製定是朱標起草的,後來空印案調查執行的時候,朱標更是親力親為。
功勞在朱標身上,這倒也完全可以說的過去。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並不會對這個回答不滿意。
“標兒,繼續說吧。”
朱元璋隻是看了一眼崔亮,便朝著朱標示意繼續。
朱標微微點點頭,然後繼續道:“工部之動滑輪組,由蘇師創造,可節省人力不知幾何,工程速度也大大提升,此事,崔尚書以為當有何功?”
動滑輪組,也就是之前皇子奉天殿前舉鼎的事情,那在百官之中,也是廣為流傳。
對於動滑輪,大明官員裡關心的不多,工部的了解多些。
畢竟是工科項目,這種學問,還屬於奇技淫巧的範疇。
正統的讀書人,研讀四書五經來的多。
但皇子們舉起大鼎的事情,那就不是一個工具的事情了,這是上蒼福澤大明的證明。
幾個皇子,竟然僅用一個人的力量就舉起了數百斤重的大銅鼎,這樣的事跡,隨便的宣傳一下,那就是一件能夠傳頌萬世的大事。
當時朱樉幾個皇子舉鼎成功之後,朱元璋隔天就收到了許多讚表,各種吹捧,各種讚美。
“張侍郎,現在工部動滑輪組的應用情況如何?”
朱標又朝著禮部侍郎張昺問道。
張昺立刻回答道:“回稟太子殿下,現在動滑輪組已經全部普及在工部的各項大型工程之中,預計每年可節省三分之一的人力。”
之前的工部,對於動滑輪組的普及還有些抵觸的情緒。
因為動滑輪組節省了人力,變相了減少了工部的人事權。
本來可以安插的人員數量,現如今減少了許多。
但,這事並沒有持續太久。
因為戶部的年底賬目審查,直接將動滑輪組的使用情況納入了其中。
對於虛報和吃空餉的情況,沒有絲毫的掩飾,完全的揭露了出來。
這種情況下,雖然不少人心裡都在罵,但麵上還是得老老實實的推行動滑輪組,否則就是以貪腐論處了。
聽到張昺的回答,朱標很是滿意。
當初在溧水縣的小院裡,對於這動滑輪組到底能夠節省多少大明大型建設的人力上,朱標早就做過測算了。
基本符合他預期的情況。
又是一個功勞,奉天殿內的群臣都被震懾的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朱元璋今日給蘇璟封伯,真是蓄謀已久了。
崔亮站在中間,聽著朱標一樁樁的細數,同樣腦子有些嗡嗡的。
他並不是淮西集團的一員,僅僅隻是站在自己禮部尚書的立場之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原本他認為朱元璋想要給蘇璟封伯,那根本就是完全不顧禮製的行為,完全破壞了大明官場的製度。
蘇璟可不是什麼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從龍之臣,接受什麼封賞都不過分。
這要是開了先例,以後朱元璋想要封賞,那不就是隨便亂套了。
在禮製的問題上,他不會讓步。
這種事,必須得堅持,哪怕會因此讓朱元璋不高興。
但現在。
崔亮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低估了蘇璟。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被太子朱標訴說出來,每一件對於大明都是非常大的功勞。
不可抹殺的功勞。
聽著聽著,崔亮竟然覺得,朱元璋的封賞並沒有任何的問題。
“崔尚書,你以為如何?”
朱標朝著崔亮問道。
對於這個禮部尚書,朱標非常的尊重,他也知道自己的父親朱元璋很欣賞崔亮。
事實上,隻要不是觸動朱元璋貪腐和叛亂兩條神經,其他的事情,隻要是說的有道理,朱元璋都是願意聽的。
專斷獨裁是朱元璋,但虛心納諫也是朱元璋。
崔亮稍稍頓了一下,朝著朱標躬身道:“太子殿下,臣沒有意見了。”
崔亮同意了!
或者說,他被說服了。
禮部尚書被說服了,蘇璟的封爵,在禮部尚書這裡,沒有了異議,也就代表著在禮製上是沒有什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