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侯,你為何會認為左丞相要請辭?”
胡惟庸沒回答,隻是反問道。
朱亮祖說道:“此事朝堂上下早就在傳了,我就是聽到了彆人這麼說,所以才問問胡左丞伱,畢竟你和李丞相的關係,大家都知道。”
直接了當,沒有任何的藏著掖著。
在這種時候,胡惟庸覺得朱亮祖這樣的性格,還是很不錯的。
“永嘉侯,彆人怎麼說,咱們管不了,但我們不能說,左丞相乃是百官之首,不是我們能議論的,陛下聽到,也不是什麼好事。”
胡惟庸頗為認真的告誡道。
越是到了這種關鍵的時候,胡惟庸就越發的謹慎。
這下一任大明宰相的位置,胡惟庸心心念念很久了。
但絕對不能急躁,為了這個目的,他忍耐克製了很久,不在乎這麼點時間了。
同樣,他也不會允許其他人阻礙他實現自身的目的。
“胡左丞,這事又沒關係,放心,我不會和其他人說的。”
朱亮祖依舊是不以為意,他可是在朱元璋麵前都敢口出狂言的,胡惟庸現在還沒當上丞相呢。
胡惟庸臉色一板道:“永嘉侯,此事我不知道,以後也不要再問我了。”
說完胡惟庸便直接轉身離開了,半點好臉色都沒給朱亮祖。
“切,還沒當丞相呢,就如此囂張,胡惟庸,你最好不要讓老子抓到你的把柄!”
胡惟庸剛走,朱亮祖就毫無遮掩的說道。
彆看這些天他對胡惟庸的態度著實不錯,但其實就是為了對付蘇璟。
事實上,朱亮祖對胡惟庸並不是很看得起。
畢竟他是真刀真槍在戰場上拚殺獲得功勞,然後才獲得這永嘉侯的封爵。
胡惟庸呢?
文官就不說了,也沒有做太多的貢獻。
隻是因為和李善長走得近,一路升官暢通無阻,現在已經走到了中書左丞的位置。
不僅如此,還有希望走上左丞相的位置。
那可是大明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朱亮祖內心是很不服氣的,然而他並沒有什麼辦法。
……
此時的山東沿海,一艘商船出現了。
因為沿海的禁令,商船一出現,就立刻被圍了起來。
盤查的步驟那是必不可少的,各種審查,生怕是什麼倭寇或是反叛軍的碟子。
……
應天府內。
一個消息突然被傳來出來,朱元璋向誠意伯劉伯溫問詢丞相人選的事。
劉伯溫直接將汪廣洋和胡惟庸兩個候選人都給否決了。
當然,具體的評價沒傳出來。
不用說,這當然是朱元璋派人傳出來的。
本來就是拉仇恨的,不傳出去,那就沒效果了。
這個消息一傳出去,自然是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多議論,劉伯溫當即到了風口浪尖,而李善長自然也是一樣。
因為此前李善長要請辭,那都是大家的猜測,誰也不敢確認。
而此時朱元璋問劉伯溫下一任丞相人選,等於坐實了這件事,這說明大明朝堂,即將迎來劇變。
丞相府內。
李善長依舊在喂魚,雖然他處在輿論的中心,但他卻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
丞相之位,於他而言,好像也沒有那麼的重要。
“老爺,胡左丞求見。”
管家走到李善長的身旁,小聲說道。
李善長喂魚的手稍稍頓了一下,然後說道:“讓他來吧。”
沒多久,胡惟庸便出現在李善長的麵前。
“丞相大人好雅興,外麵風起雲湧,依舊是巋然不動,惟庸佩服。”
胡惟庸這一過來,馬上就拍起了李善長的馬屁。
不過李善長和朱亮祖可不一樣,不是拍拍馬屁就會開開心心的。
李善長看著池子裡的金魚道:“惟庸,你覺得,誠意伯說的有道理嗎?”
這話直接就將事情引到了胡惟庸最關心的事情上。
李善長很清楚,胡惟庸今日前來是為了什麼。
這大明左丞相的位置,胡惟庸覬覦很久了,即便有著競爭對手汪廣洋,胡惟庸都沒有太過擔心。
因為在胡惟庸的背後,有著李善長的鼎力支持。
李善長是現在淮西集團的領頭,他的態度,即便是朱元璋也必須要考慮。
汪廣洋這個右丞相,隻能是他最高能達到的地方了。
原本胡惟庸以為此事已經穩了,但沒想到,竟然又出現了劉伯溫這個幺蛾子。
劉伯溫竟然不同意自己當左丞相。
胡惟庸很清楚劉伯溫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這會的劉伯溫的確是請辭了,也不再乾涉朝堂之事。
但朱元璋能夠在丞相之位更迭的事情征求劉伯溫的意見,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自己的這個左丞相之位,現在有些懸了。
聽著李善長的話,胡惟庸回答道:“惟庸不清楚,誠意伯乃是堪比臥龍的大才,或許他說的對吧。”
“嗬。”
李善長微微一笑,說道:“惟庸,在我麵前,你還如此的不誠實,不應該啊!”
胡惟庸這麼迫切的趕來,難道就是為了說劉伯溫說的對?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胡惟庸立刻道:“還請丞相解惑,惟庸內心忐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既然李善長點明了,那胡惟庸也就不再掩藏了。
丞相的位置,如此才能確保無虞,這是胡惟庸現在最關心的事情。
李善長將手裡的魚食一把灑向池塘之中,瞬間無數的金魚湧了過來,不斷的爭搶。
“看到了沒有,這些金魚如此努力的搶著魚食,想要吃到更多,那就得搶的越厲害,這就是魚兒的生存法則。”
李善長繼續道:“但人和魚不一樣,有時候越是想要一個東西,就越不能表現的太強烈,學會隱藏自己的欲望,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你懂嗎?”
默默聽著李善長的話語,胡惟庸忐忑的內心漸漸平緩。
他也看著那些瘋狂爭搶魚食的金魚,眼神中的目光逐漸清明:“丞相教誨的是,惟庸明白了。”
丞相之位,最終的歸屬,肯定是朱元璋決定。
但在此之前,能確定的是,李善長必定會退,能繼任的就那麼幾個人。
劉伯溫請辭沒可能,汪廣洋沒李善長的支持,終究差了點。
胡惟庸還是那個最有優勢的人。
有時候,不需要多優秀,隻要比競爭者更具備優勢就行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