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修身治國與升官發財
蘇璟這反問,讓朱元璋三人再度震住。
讀書一般,做文章一般的就不是人才了嗎?
要真是這樣,朱元璋還能從一個農民逆襲成為大明天子?
蘇璟淡定的看著眼前的三人,不再言語。
有些東西,還是要自己消化才好。
過了一會,朱標說道:“蘇師此言的確是一個新的角度,但若不如此,不這樣做的話,大明又如何篩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呢?”
朱元璋立刻附和道:“對啊,蘇璟,哪怕科舉有你的所說的問題,但這是為了選拔能夠管理大明的人才,自然是要選最好的,讀書做文章要行,同時管理能力也不能差。”
朱元璋直接了當,他是皇帝,不需要做選擇題,這又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倒是宋濂,沒有直接反駁,而是仔細思考起蘇璟的問題。
蘇璟看著朱元璋和朱標兩父子,依舊是反問道:“可是大明需要的人才,僅僅是這三年一次選出來的三百人嗎?”
“還是說大明諾大的疆域,隻需要這三百人足以。”
一般來說,科舉的頻率是三年一次,三年選出的進士,一般而言是三百人。
大明的麵積可不小,崗位的需求,也很多。
以蘇璟看來,這點人根本不夠。
當然,朱元璋看來,也肯定是不夠的。
朱元璋語塞。
朱標也意識到,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真的很少,原本他想著說提高科舉舉行的頻率,但馬上他就意識到了這件事是有問題的。
大明朝舉行一次科舉,耗費的人力物力可是不少的。
對於那些偏遠地區的讀書人,他們來參加一次大比,那叫進京趕考。
這趕考,短途者幾十數百裡,長途者千裡也不是沒有。
如此長途跋涉,哪裡又有時間去看書溫習呢?
三年一次的頻率,已經是個綜合考量下,大明能接受的最為頻繁的時間了。
這事,還真不是那麼好改的。
“仁遠伯,但若是不通聖賢之言,徒有術而無道,恐怕也不可取吧。”
宋濂開口說道。
來之前,朱元璋便已經簡單的講了一下蘇璟的職業教育是啥,無論是朱標還是宋濂都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這便是宋濂基於職業教育內容,所做出的反駁。
聽到這話,蘇璟立刻笑道:“大叔,看來你和宋承旨說的不夠詳細啊!”
“蘇璟,你這是什麼意思?”
朱元璋看向蘇璟道。
蘇璟淡淡道:“宋承旨能有此問,隻是未能理解何為職業教育而已。”
“還請仁遠伯指點。”
宋濂立刻朝著蘇璟問道,態度相當的誠懇。
他可不是淮西黨,和蘇璟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劉伯溫的告誡他也聽得進去,而朱元璋的態度他也看到了。
皇帝都如此禮遇蘇璟了,自己這般態度是應該的。
蘇璟說道:“不敢當,我所謂的職業教育,簡單理解的確是針對讀書以外的各行各業進行培訓教育,讓他們能夠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但這並不是不讀聖賢書了,我始終相信,文化教育和實際的生產生活技能是相輔相成的。”
“任何的行業,必然有著其自身蘊含的知識,讀書可以明智,自然也是不能放鬆的。”
“所以,讀書明智,亦是這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是更多的側重在實際技能的學習上而已。”
這一番講解下來,宋濂的臉色明顯變了不少。
他沒有想到蘇璟所謂的職業教育,竟然是這樣的,有些顛覆了他的想象。
倒是朱元璋和朱標,頭不住的點了起來。
“這倒是有點意思,相當的有趣。”
朱元璋嘴角揚起,這麼樣聽起來,這職業教育出來的人才,倒也不是隻會做事情,沒有半點文化知識的。
“仁遠伯,此事怕是不可吧。”
宋濂開口,神色無比的嚴肅,看著蘇璟的眼神之中多了幾分異色。
“為何不可?”
蘇璟笑著反問道:“宋承旨該不會是想說,讀書人乃是這天下第一等的,怎麼能讓他們先讀書再去學什麼器藝之道是嗎?”
對於職業教育推行的最大困難,蘇璟早就知道了。
這不僅僅是明朝的問題,還是蘇璟前世職業教育推行時候的大問題。
前世的時候,那叫職業歧視。
藍領就是不如白領,做工的就是不如坐辦公室的。
現在的大明麼,讀書人地位最高,是士,而職業教育教導出來的人,則多是工。
士農工商,這差了兩個級彆,哪是那麼容易轉過彎來的。
這個事情,也是蘇璟認為在大明難以推行職業教育的原因之一。
但因為皇帝是朱元璋,所以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讀書人讀書,乃是為了修身治國平天下,讓讀書人去學什麼職業教育,老夫實在是想不明白。”
宋濂的態度有些變了,他可是天下大儒,內心也有著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他是真的接受不了蘇璟這所謂的職業教育。
讀書人的地位高,這是自古以來的事情,宋濂甚至可以想象,這職業教育一旦推行,會招致多少讀書人的反對。
蘇璟這想法,太具有顛覆性了。
“宋承旨,讀書人真就是個個修身治國平天下嗎?”
蘇璟笑著搖頭,對於宋濂的想法,他可以理解,但不接受。
“宋濂,讀書人讀書,那就是為了升官發財,什麼修身治國平天下,多是粉飾而已,我早就看透了。”
朱元璋直接幫著蘇璟說話道。
他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儘管現在的朱元璋已經看了很多書,但直接的性格仍在。
宋濂這說的很是高大上,但在朱元璋的心裡,並不是很認可。
因為朱元璋是真正見過元末殘統治的,當時也有許多的讀書人為官,到底為了什麼他都是清楚的。
朱元璋不是那種從小生活在皇宮內,整日都是在文武百官編製的信息繭房內長大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