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認命的汪廣洋,再出擊的楊憲
楊憲?
朱標一愣,完全沒想到蘇璟會提到這麼一個人。
主要是在他的印象裡,楊憲的存在感是真的不強。
雖然是中書省的官吏,但朱標的身邊圍繞的都是些國公大臣,一般的級彆,老朱根本不會安排到朱標的身邊。
說的直白點,楊憲的級彆還不夠被朱標重視。
所以,當蘇璟說出楊憲這個名字的時候,他非常的意外。
汪廣洋和胡惟庸,是朱元璋內心屬意的大明左丞相繼位人選,這朝堂上下文武百官都知道。
但楊憲,朱標沒想到,他也可以肯定,其他人想不到。
“蘇師,現在楊憲是中書右丞,雖然也是要職,但不太可能成為大明左丞相吧?”
朱標朝著蘇璟發出了自己的疑惑。
中書右丞到大明左丞相,還是一個此前存在感不算太高的官員。
朱標依然沒能理解。
蘇璟淡淡道:“如果他不能當最好,但如果他當上,肯定是一個無比錯誤的事情。”
對於楊憲在當上大明左丞相之前的事情,蘇璟知道的還真不多。
楊憲當上大明宰相,曆史記錄上,他也就在這個位置上呆了很短的時間,好像隻有一個月不到。
但就是這麼短短的時間,他可是乾了不少‘驚世駭俗’的大事。
各種罷免舊臣,任用親信,儼然把中書省當成了自家的後院,連老朱的麵子都不顧。
這也讓楊憲徹底的在大明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不是什麼好名聲。
“學生明白了。”
朱標朝著蘇璟認真點頭道,已然把這件事記在心裡了。
儘管他並不認為楊憲有可能成為中書左丞相,但他依舊決定要把這件事告訴朱元璋。
提個醒也是好的。
蘇璟的話,原因不重要,執行最重要。
“行了,我們還是去寶源局吧,早點把小型火炮造出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蘇璟淡淡道。
大明的朝政,他也隻是隨口提了幾句。
曆史的變化,對於複雜的朝局來說,必然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就好像一切都提前了一年一般。
“好的,蘇師。”
朱標點點頭,說道:“不過這一次之後,大明馬上就會成立火器局了,到時候火器的製造就隻在火器局之中,可以更快更好的生產研發新的火器了。”
“火器局?剛搞出來的?”
蘇璟微微一愣,問道。
朱標回答道:“嚴格來說,還沒有搞,隻是有了這個方針,由學生負責,很快就會建立起來了,到時候可能還要麻煩蘇師。”
大明火器第一人蘇璟在這,新的火器局的建立,肯定是不能繞過他的。
“行,到時候我一定參與!”
蘇璟立刻答應了下來。
對於大明的效率,他又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這種效率不是建設的速度,那是行政的效率。
老朱在做這些事情上,真可以說的上是雷厲風行,絲毫不拖泥帶水。
封建王朝的皇帝製度,倒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多謝蘇師。”
朱標立刻感謝道。
……
另一邊。
汪廣洋動用了一點大明左丞相的權力,也是成功的找到了蘇璟相關的消息。
彆看汪廣洋平日裡都是一番懈怠的樣子,但怎麼也是大明右丞相,不至於一點能力沒有。
這會又是代著左丞相的職能,找個蘇璟的消息還是能辦到的。
“原來在這。”
汪廣洋看著交上來的折子,微微有些詫異。
蘇璟這位無比神秘的仁遠伯,竟然就在金陵城內,離皇宮還非常的近。
但就是這樣,蘇璟還是沒有在大明文武百官麵前正式亮相過。
有問題!
汪廣洋懶政是一回事,但他的腦子不傻。
之前楊憲和他提起蘇璟的時候,他已經是留了個心眼了,官場上,小心駛得萬年船。
蘇璟這麼重量級的人物,都被朱元璋特封的仁遠伯了,明明住的離皇宮這麼近,卻偏偏一次也沒入過宮。
朱元璋肯定是有意而為之的!
但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誰都能看出來,老朱對蘇璟是寄予厚望,應該是要往朝堂重臣的方向發展。
但時間都過去這麼久了,蘇璟還是這麼神神秘秘的。
其中的緣由,似乎是怎麼理由也解釋不了啊。
怎麼辦?
這仁遠伯的封爵,要不要發個詔令給蘇璟?
汪廣洋現在十分的遲疑,這件事到底要不要辦,他是真的拿不準!
“右丞相大人,陛下召見!”
此刻,太監的傳喚聲響起。
朱元璋的召見!
汪廣洋整個人都是一怔,立刻便動身進宮,他很緊張。
因為劉炳的彈劾,他已經聽說了,準確的說,應該是侍禦史劉炳並沒有任何的掩飾,很是直接的遞上了彈劾汪廣洋的奏折。
作為一個想要當禦史中丞的侍禦史,劉炳深知自己一定要表現的足夠不畏強權才行。
畏畏縮縮偷偷摸摸肯定是不可以的。
而隨著劉炳折子上去,百官之間也有了議論,加上汪廣洋最近這個右丞相做的的確一般,汪廣洋那是真的很擔心。
很快,汪廣洋就來到了奉先殿內。
“臣參見陛下!”
汪廣洋朝著朱元璋跪下行禮,低著頭不敢言語。
朱元璋板著臉,看著汪廣洋,單看表情也看不出什麼來。
不過,作為跟隨朱元璋許久的老臣,汪廣洋知道這樣的朱元璋正是最恐怖的朱元璋。
“汪廣洋,起來說話。”
朱元璋淡淡道。
汪廣洋戰戰兢兢的起身道:“謝陛下。”
朱元璋看了一眼汪廣洋說道:“廣洋,你看起來有些緊張,朕可是什麼都還沒說呢。”
“臣該死,望陛下恕罪!”
汪廣洋立刻又跪了下來,那叫一個聲淚俱下。
朱元璋麵色一冷道:“恕罪?你想讓朕恕什麼罪?”
汪廣洋當即說道:“臣近日疏於對老母親的供養,沒有儘到為人子該儘的本分,臣錯了,還望陛下恕罪!”
汪廣洋能想到的理由便是這個了,跟隨朱元璋這麼多年,他也知道老朱對孝順這件事很看重。
“廣洋,我記得你家中老母已經年近八旬,伱怎麼有臉在這和朕求恕罪?”
朱元璋看向汪廣洋,冷冷的說道。
汪廣洋直接在地上開始磕頭道:“陛下,臣真的知道錯了,臣之後一定細心奉養老母。”
要說對於權力,汪廣洋這人不算特彆的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