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璟點頭道:“不錯,正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天寶之亂,或者叫安史之亂。”
divcass=”ntentadv”“安史之亂之前,大唐盛世,主要的經濟重心都在北方地區,這裡地域寒冷,水稻和小麥的種植並不是很適合,粟米是主流。”
“而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開始衰敗,北方戰亂不斷,經濟重心被迫南移,人口也大量南遷,新的土地被開墾,小麥的種植範圍由東向西,向南迅速的增長,水稻種植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唐中後期的水稻小麥輪作,一季水稻一季小麥,一年兩次糧食作物成熟,大大提升了糧食的總產量,在江南地區甚至還有雙季稻,同時曲轅犁發明,糧食產量的增速那是越來越快。”
“水稻小麥的產量增多,相對應的接受度也提升,人們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出更多的烹飪方式,自然而然,水稻小麥進入了軍糧的選擇範圍。”
“這便是軍糧的變化過程了。”
蘇璟一口氣說了不少,感覺腳盆裡的泡腳水冷了,直接起身站在腳盆裡抄起一旁的水瓢從鍋裡舀了一瓢熱水加了進去。
“燕王,你的水也冷了吧,起腳我加點熱水。”
蘇璟又舀了一瓢熱水,直接讓朱棣抬起腳。
“額……哦,多謝蘇先生。”
朱棣愣神了一下,反應過來就立馬將腳抬了起來。
“呼……舒服!”
加完熱水,蘇璟輕吐了一口氣。
朱棣看向蘇璟道:“蘇先生,學生聽完了這軍糧的變化,受益匪淺,但蘇先生說的這些好像都是過去到現在的軍糧變化吧,這火車出現肯定是將來之事,軍糧又會如何的變化?”
雖然是聽了不少,但朱棣更想知道的,還是將來的軍糧會變成啥樣。
戰爭麼,肯定是越先進越好,不能總是看過去吧。
蘇璟拍拍腦袋道:“我的我的,一時間倒是沒注意燕王你問的是之後的軍糧變化了。”
“不過其實從之前的變化裡,應該也能看出些痕跡來,軍糧其實就是主要糧食作物,因為軍糧消耗巨大,若是一些產量不高的糧食,肯定是不行的。”
“而水稻小麥目前的主食地位,應該是撼動不了的,哦,也不對,大明現在也種上土豆和紅薯了,倒也不是不能當做軍糧。”
“不過大體的軍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硬要說變化,可能就是軍糧輔食了。”
“燕王,大明的軍隊,除了主糧之外,都有什麼輔食吃啊?”
大明軍隊的輔食?
朱棣又被蘇璟給問住了,他並未去過軍營,之前研究各種軍陣戰法,自然也不會了解軍隊裡普通士兵吃什麼。
“學生不知。”
朱棣低下了頭,臉上有些羞愧。
其他的事情不知道還好,但這軍隊裡的東西不知道,他覺得自己之前就是瞎學了。
“燕王不必如此,等你將來帶兵,應該就知道了。”
蘇璟安慰了一句,繼續道:“我所知道的軍糧輔食,有肉醬,不過肉醬需要大量的鹽醃漬,很珍貴,普通士兵吃不起,同時肉醬也容易腐敗變質,時間久了會臭,一些士兵會自己攜帶臘肉,鹹菜之類的,大明的軍隊估計也差不多。”
“這裡我就要說了,鹽對於人體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大量的運動出汗之後,一定要及時的補充鹽分,大明的軍隊輔食裡不知道有沒有鹹菜,沒有的話,得想辦法加上,可以大大提升士兵的戰鬥力。”
雖然上輩子有很多人因為吃鹽太多生出了各種病,但蘇璟卻清楚,明朝時期,鹽還是比較珍貴的。
同時,鹽也是國家經濟產業,一直都是官營的,鹽業保密製度嚴格。
朱棣認真點頭道:“學生記住了。”
蘇璟繼續道:“不過若是有了火車,新鮮的肉類和蔬菜倒也是能迅速大量的運往前線了。”
隻要速度夠快,新鮮的肉和蔬菜就不用擔心腐敗和糜爛的下場。
“蘇先生說的是,若是有了火車,運糧簡單了,前線的將士能吃好些,戰鬥力必然也能大增。”
朱棣深感讚同,現在他的腦子裡全是火車。
這東西若是有了,大明的軍事實力必然要大大的提升。
至於火車能在民生之中發揮的作用,朱棣倒是壓根沒有想過。
沒辦法,朱棣長的就是個戰爭腦。
“差不多了,再泡腳要水腫了。”
蘇璟抬腳出了腳盆,擦乾雙腳之後將布遞給了朱棣。
對於蘇璟用過的擦腳布,朱棣神色如常的接過,並沒有任何的異樣。
“多謝蘇先生。”
朱棣擦完,又趕忙將兩盆洗腳水端出去給倒了。
兩人來到院中,借著月光,蘇璟瞥了一下院子裡的木頭架子。
“燕王,這火車我估摸著我是沒可能造出來了,不過倒是能造自行車,隻可惜三天的時間,怕是不夠。”
蘇璟微微感慨道。
朱棣好奇道:“蘇先生,這自行車又是什麼?”
蘇璟回答道:“就是一種不需要畜力,全憑雙腳前進的車,在平坦的路麵上,要比走路省力,速度也快不少。”
“竟然有這樣的車嗎?學生真是好奇。”
朱棣又被勾起了興趣。
蘇璟笑道:“我也是最近才開始搞,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估計起碼得十天半個月才能搞出個大概吧,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蘇先生做的東西,肯定能用。”
朱棣十分堅定的說道,他甚至連自行車是啥都不知道,但就是信任。
“哈哈,那就借燕王你的吉言了。”
蘇璟笑著說道:“到時候若是真做出來了,一定叫燕王來試試,自行車還是挺好玩的,雖然沒騎馬快,但不需要喂養,體積也更小,攜帶起來方便多了。”
朱棣一聽這話,當即道:“學生在此先謝過蘇先生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