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話,那便是募兵為主要方式了,劃定一些標準,比如身長、體魄等等,不同等級的募兵會被編入不同的軍隊之中。不過雖然有募兵,也有軍士不夠的情況,所以還補充有強征兵役和役丁製,即官府強製征兵和根據每戶人口狀況提供一定數量的壯丁服兵役。”
divcass=”ntentadv”“學生了解的就這麼多了,若有錯漏之處,還請先生指正。”
朱棣一口氣那是說了一大通,從明朝一點點往前推,將明元宋三朝的兵役製度都大體的說了一遍。
這可讓蘇璟十分的震撼了一把,朱棣口裡的了解一些,竟然已經到了這般程度了。
自己得小心點說了,胡扯太多的話,怕是會被看穿。
“嗯,不錯,看來燕王已經對兵役有了不少的了解了。”
蘇璟舀了一勺子豆花放入嘴裡,順滑麻辣的感覺,瞬間充斥口腔。
一如既往的好味道。
蘇璟咽下豆花,繼續道:“既然燕王已經知道不少,那我也直接點了,這曆史上出現的征兵製,我大概按照時間出現的順序劃分了一下。”
“首先是部落兵製,部落兵製又稱民兵製,始於商周時期,當時生產力較弱,土地公有,兵民不分,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每一個成員都有保家衛國的義務。”
“到了西周時期,推行封土建國製,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諸侯,稱為‘國’,諸侯將土地分給卿大夫,稱為‘家’,卿大夫的土地讓‘士’幫著管理,士最重要的任務是管好自己,這便是修身,修身之後,便是齊家,也就是幫卿管理他的土地。而幫諸侯管理國叫做‘治國’,幫天子管理天下就叫做‘平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成為了無數士人的最高人生理想。”
說到這裡,蘇璟咬了一口油條,油條這東西,冷了就不好吃了。
朱棣聽得很認真:“原來這就是老師們常說的修生齊家治國平天下,學生現在有點懂了。”
朱棣之前儒學理論課學的極其不認真,所以對這個概念是真的不清楚。
現在聽蘇璟這麼一說,算是理解了。
蘇璟淡淡道:“咱們繼續,還是說西周,當時有‘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的說法,其實便是因為西周的國野製度,隻有生活在王畿之中的百姓才是國人,其他的都是野人,當兵在當時,那可是一種榮耀和特權,生活在王畿之中的百姓,基本都是士大夫貴族群體。”
“接著到了戰國時期,連年的戰亂,導致軍隊的消耗巨大,僅僅隻靠士大夫貴族群體組成的軍隊,士兵數量嚴重短缺。”
“君王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便放開了國野的區彆,野人也可以當兵了,而且是強製當兵。等到秦滅六國,沿襲舊製,直接規定男子15歲的時候就要登記入冊,這叫‘傅籍’,傅籍之後的男子,相當於預備役的兵丁,平時沒有戰爭,那就是普通百姓,該乾啥乾啥,但若是有戰事,那隻要國家征召,就得立刻入伍,這個傅籍得到60歲的時候才能解除。”
“之後這個傅籍製度便沿襲了一段時間,隻不過在男子入傅籍的年齡這一點上,有所差彆。”
“漢景帝的時候有‘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的說法,漢代規定,男子二十為丁,可授予田地。燕王可知道,為什麼二十為丁,二十三才開始傅籍?”
朱棣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給問住了。
傅籍這事他也是現在才知道的,二十歲可以授予田地,二十三傅籍,三年的時間差是為什麼,朱棣蹙著眉頭仔細的思考著。
“學生不知。”
朱棣搖頭,這還是超過了他的知識儲備。
蘇璟並不意外,淡淡道:“其實這代表的是漢代百姓的生產效率,一個二十歲的成年男子,被授予田地之後,種地三年,便可以存下一年的口糧,家裡有了餘糧,便可以去當兵了。”
“所以說,兵役製度,其實和社會生產力之間是密切相關的。”
生產力和兵役?
朱棣有些懵懂,但這話是記在了心裡了。
蘇璟繼續道:“漢代男子服兵役一共有三種,這三種不是隻選一種,而是都要服的。”
“第一種是在本地或者京師服役,一般隻有一年,稱為‘正卒’;第二種是到邊境服役,為‘戍卒’;然後第三種是每年定期服役一個月的兵役,稱為‘更卒’。”
“傅籍的製度,其實就是一種征兵製,國家機關強製征調百姓當兵,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除了普遍推行的征兵製,曆朝曆代還有少量的募兵製。與征兵製不同,募兵製是國家出重金招募戰鬥力特彆強的士兵組建特彆部隊,比如漢宣帝招募少數民族羌族組成的騎兵部隊,稱之為羌騎。”
“剛才燕王你說了,宋朝時募兵製為主,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經濟實力相當的強大,國家的財政充足,可以支付招募士兵的巨大支出,宋朝的後期大部分軍隊都是招募製。”
“除此之外,還有府兵製度,起於西魏時期,在唐朝的時候發揚光大。所謂府兵製度,就是國家設立軍府,招募殷實富農子弟從軍。”
“富農便是指府戶,一般來說家產殷實,財富可觀,耕作交由佃戶承擔,當兵便是榮耀的象征。”
“府兵製有一個特點,就是士兵的部分武器裝備,比如馬匹、戰刀還有糧草都要自備,官府發放的隻有少量補給。府兵製能大大減弱國家財政在軍隊的支出,優點是突出的,不過也有著缺點。”
“富農畢竟隻是少數,隻靠府兵製,能招募的士兵數量很有限。”
“《木蘭辭》裡也說的很清楚了,"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就是當時府兵製度下的征兵情況了。”
“老板,來壺茶!”
又是一大段的輸出,蘇璟直接朝著老板喊道。
說話太多,就是容易乾,主要還在吃油條。
“來嘞,客官。”
老板麻溜的端來了一壺熱茶,彆看這是個早點鋪子,這茶水還是有的。
朱棣認真的記著蘇璟說的這些內容,雖然不少是他已經知道的,但像蘇璟這般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他也有一股彆樣的感覺。
明明說的是兵役製度,但卻涉及到了許多其他方麵。
“嗯嗯,燕王,記得差不多了吧,我繼續了?”
蘇璟氣緩好了,朝著朱棣問道。
朱棣點頭道:“先生請。”
蘇璟淡淡道:“現在說元朝,就如同你剛才說的那樣,元朝對於蒙古人和其他人種有著不一樣的兵役製度,蒙古人的兵役製度說白了就是部落兵製,而其他的人種就是軍戶製。”
“蒙古各部十五歲到七十五歲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義務;而漢族中,則是設立軍籍,簽發軍戶,世代為兵。”
“至於咱們大明朝的衛所製,其實就是軍戶製和屯製的結合,大明百姓分軍戶、民戶、匠戶和灶戶。”
“燕王,這咋一看,府兵製和軍戶製都是世襲製度,好像是類似的,但其實本質是不同的,你可知道其中差彆?”
上課不提問,這老師就是白當了。
蘇璟的問題又一次讓朱棣陷入了思考之中,剛才蘇璟講述的東西很多,信息量很大,很乾。
所以這會朱棣需要仔細的回憶剛才蘇璟講課的內容。
蘇璟則是借著這個機會將剩下的幾個包子掃清,這羊肉包子就是比豬肉包子好吃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