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中,各項資源可都不是白拿的。
想要爭取資源,經紀公司也得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如果一切順利,演員慢慢被運營起來,才會逐漸開始擺脫這個虧錢階段,進入盈利階段。
短則數年,多則幾十年都打不起一點水花。
楊若謙一開始也是這個打算——先用一個年限較短的合同,簽下商淺予在公司裡賠錢,狠狠在賠本周期裡虧足。等後麵商淺予火起來,經紀合同也差不多該到期了。
到時候她是找下家還是提高合同簽約要求,都能夠有效降低甚至是抹平盈利的可能性。
一個完美的虧錢周期狠狠虧,賺錢周期分毛不賺的完美計劃,竟然在一開始就出了岔子!
設想中幾年的虧本周期,居然隻有短短的幾個月!
商淺予,她賺了!
而且賺了就賺了吧,楊總賺錢的垃圾項目多了去了,不差這一個……關鍵是這姑娘自己賺了還不悶聲發大財,居然把“巋光集團”能賺這麼重要的信息大大方方透露了出去。
知名藝人為一家公司背書,這就麻煩了。
信用這個東西,看著虛無縹緲,可實際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明明一個項目壓根不可能賺到錢,卻因為眾人對其盲目信任,釀成了大賺特賺的慘劇。
同樣的,有時候明明一個項目非常健康,就是因為發生了某些事情,讓大家對其失去了信心,從而發生了整個項目轟然倒塌這種令人羨慕的事情。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絕大部分經營健康的銀行,都不可能把所有儲戶的儲蓄給兌換出來。換句話說,如果所有人都去銀行取走存款,銀行根本無法完成兌付。
為了支付儲戶的利息,銀行必須把儲戶的錢拿去投資,賺到更多的錢,這部分投資出去的錢,自然就不可能隨時兌付給儲戶。
大家對銀行有信心,哪怕知道這種事情,也仍然放心大膽的把錢存進去。
而現在的巋光集團,就陷入了一場可怕的信任危機。
無論是合作夥伴還是仍在觀望的其他企業,對巋光集團都維持著一種“絕對信任”的狀態。
巋光投的項目,跟投。
巋光做的東西,一起做。
擠不進去,那就想儘辦法從各種渠道成為該項目的上下遊,跟著分一杯羹。
這就導致有些明明應該失敗的項目,因為莫名其妙的多了一堆不應該存在的投資和伴生產業,導致最後實現了盈利。
於是又進一步鞏固了投資者的信心……
更可悲的是,楊總為了讓事情整體可控,一般很少接受合作邀約,這就讓其他公司更加心癢癢了。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一個人走在大街上,迎麵撞上了某位西裝革履的人,熱情的介紹某某項目多麼賺錢,建議趕緊投資,他就是再傻再衝動,也會猶豫一下,會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
真這麼賺錢,為什麼會輪到自己?
如果這個人認識一個低調的富豪,他投資的每個項目都成功,任何想跟著入夥的其他人都被婉拒。
應該就沒有多少人會懷疑他的眼光和能力了吧?
現在的巋光集團,就是第二種情況。
越捂著不想讓其他公司投資,其他公司就越是擠破頭想進來,就越是堅信這個項目能賺錢。
信用建立起來,原本虧的也賺了。
惡性循環便這麼開始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我居然有一天也會陷入信用危機!”楊若謙一陣哀歎,“怎麼辦,怎麼能讓大家不那麼信任我啊?”
“以現在這些人魔怔的程度,我就是偶爾失敗一個小項目,他們的信任也不會降低一點啊!”
“必須得栽個大跟頭,而且是那種口碑收益雙撲街的大跟頭,才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流浪藍星》,不要再讓我失望了!”
楊總已經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新電影《流浪藍星》上麵了。
這部電影女主演的人選也很好定——還是商淺予。
楊若謙對新電影的要求隻有一個,儘可能做到一切對標《魔都堡壘》。
既然《魔都堡壘》有鹿寒這個粉絲無數的流量明星,那《流浪藍星》也必須跟上,堅決不自作主張。
“唉,還是有點心慌慌,看看《魔都堡壘》的影評區解解壓吧。”
想著,楊若謙把采訪的頁麵關掉,點進了搜索欄。
正當他想輸入關鍵詞的時候,忽然看到搜索欄最下方,在排行第十的位置上,出現了一條剛剛都沒看到的熱搜。
多位視頻博主up主聯名感謝巋光集團賞飯吃
看到這條熱搜,楊若謙愣了一下。
什麼賞飯吃?還多位博主聯名?
楊若謙也不記得自己出了什麼類似百億補貼虧光光的活動啊。
難道是公司旗下有哪員天才虎將自己做的決定?
期待感一下被拉起來的楊總把看《魔都堡壘》影評的想法拋之腦後,立刻點開了這條熱搜。
映入眼簾的,是一大堆標題雷同的視頻。
“看《泰坦尼克號2》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逆天吐槽與《黑袍檢查隊》同投資公司的年度逆天神片《泰坦尼克號2》。”
“客觀分析《泰坦尼克號2》的商業性——巋光集團究竟有多聰明?”
“爆笑吐槽《泰坦尼克號2》,本期視頻全為主觀情緒輸出,慎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