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節
春光
白日映天光,
青山覆水長。
依稀鳥飛影,
輾轉花辭鄉。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和懷鄉情懷的詩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白日映天光,這句描寫了白天的景色,白日照耀著天空。可以理解為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陽光明媚的,天空湛藍,這樣的景象給人一種清新明亮的感覺,也可能暗示著一種美好的鄉村景象。
青山覆水長。這句描述了遠處的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覆水長"可以理解為水麵倒映出的青山線條延綿不絕,或者是青山倒映在水中顯得更高大壯麗。整句通過對山水相映成趣的描繪,給人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感覺,也可能暗示著詩人懷念的遠方是山水交融的美景。
依稀鳥飛影,這句描寫了飛鳥在空中飛翔的景象。"依稀"表示飛鳥的形影模糊,可能是因為距離較遠或者是在朦朧的天光中。這句表達了一種動態的美感,也暗含了詩人眺望遠方、懷念故鄉的情感。
輾轉花辭鄉。這句描寫了花朵在遷徙中告彆故鄉的情景。"輾轉"表示花朵經曆了一番艱辛的旅程,"花辭鄉"則是表達花朵告彆故鄉的悲傷和留戀。整句通過對花朵的寓人抒情,表達了詩人懷鄉的心情,也可能暗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遠方的向往。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每一句都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展現了詩人細膩而深沉的情感。
第六百零四節
慕長風
相逢何須依處,
回首自有風來。
人間一片花落。
寂寞沿愁盛開。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深遠、抒情悠遠的詩篇,作者通過精煉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幽雅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相逢何須依處,這句話表達了相逢並不一定需要在特定的地點,而是在何時何地都能夠相遇。這裡的“依處”可以理解為“依賴特定的地點”。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相逢之美不在於地點,而在於心靈的相通。這也暗示了情感的純粹,不受外在因素的限製。
回首自有風來。這句話借用了“回首”這一動作,表達了回首間自然而然地有風吹來的意境。風在中國傳統詩詞中常常被用來寓意著變幻莫測、無拘無束的意象,這裡也不例外。風的自然流動,與詩人的心境形成了和諧共鳴,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與心境的抒發。
人間一片花落。這句話描繪了人間的景象,花落的場景常常被用來表達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味。這裡“花落”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花的凋零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脆弱。整句表達了對世間萬象的深沉感慨,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寂寞沿愁盛開。這句話用“寂寞”和“愁”來形容內心的孤獨和憂傷,這種情感在心頭蔓延,如同花朵一般綻放。這裡的“盛開”可以理解為情感的張揚和表達。整句話表達了一種孤獨與憂傷在內心激蕩的狀態,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情感的宣泄和釋放。
綜合來看,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麵,表達了詩人對情感、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與感悟。每一句都充滿著哲理與情感,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頗具詩意和藝術價值。
第六百零五節
念相逢
塵埃欲落定,
何愁昨夜風。
一望人間笑,
些許是相逢。
賞析這首詩充滿了禪意和情感,每句都蘊含著深邃的內涵。
"塵埃欲落定"這一句以“塵埃”來比喻世間的紛擾和浮躁,同時“欲落定”則表達了一種追求安寧與寧靜的願望。在繁華喧囂的世界裡,人們常常追逐著一種心靈的歸屬,渴望在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寧靜。
"何愁昨夜風"這句話中,“何愁”表達了一種豁達和淡泊的心態,即使昨夜經曆了風雨,也不會感到憂慮。風可以比喻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但作者通過“何愁”表達了一種超脫的心境,不為外在的變化所動搖。
"一望人間笑"這句話通過“一望人間”來表達對人間萬象的觀察和體悟,似乎作者站在高處,俯瞰著世間的點點滴滴。而“笑”則是一種輕鬆和愉悅的情感,它可以是人們麵對生活中各種困境時的一種態度,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美好時刻的回味。
"些許是相逢"最後一句則將整首詩的意境點題。通過“些許是相逢”,表達了一種偶然與必然的結合。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人們常常會在無意間遇見彼此,這種相逢或許隻是短暫的,但卻可以給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記,成為人生中珍貴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對世間紛擾的超脫和對生活的豁達態度。塵埃落定、昨夜風過,人間笑聲與相逢交織出一幅平和而美好的畫麵,給人以啟迪和感悟。
第六百零六節
龍棲山
朝聞鶯啼夜鳴鵑,
去時青絲白發還。
往來風雨如相送,
不覺歸影儘人間。
賞析朝聞鶯啼夜鳴鵑,在這一句中,詩人描述了清晨和夜晚的不同景象。朝聞鶯啼,鶯鳥在清晨啼鳴,這是春天常見的景象,代表著生機和活力。而夜晚,鵑鳥的鳴叫則帶有一種哀怨和寂寞的氛圍。通過這一對比,詩人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變遷。
去時青絲白發還。這一句中的“去時”指的是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短暫。青絲白發則是生命的變遷,青絲代表年輕時的容顏,白發則是年老之後的象征。詩人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歲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慨。
往來風雨如相送,詩人在這句中通過“往來風雨”來比喻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風雨無常,人生的經曆也是如此。但是,“如相送”表明詩人對於生活的接受和理解,即使有風雨,也是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需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麵對。
不覺歸影儘人間。這句話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詩人通過“歸影”來暗示人生的歸宿,生命的終點。人生的旅程最終會走向儘頭,就像影子在夕陽下漸漸消失一樣。這裡的“不覺”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喚起人們對於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整首詩以清晨和夜晚的景象為背景,以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變遷為主線,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通過對於自然景象的描繪和抒發內心的情感,詩人讓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第六百零七節
相思雲
雲抵相思月抵雲
風止山前木有痕
落花幾回生殘意
一時幽夢寄紅唇
賞析這首詩的主題圍繞著離彆、思念、夢境和愛情展開,具有濃鬱的唯美主義色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雲抵相思月抵雲這句話暗示了詩人對於相思之情的深沉。雲和月都是飄渺的事物,常常被用來象征離彆的情感。抵的意思是接近、靠近,表達了相思之情之濃烈,似乎雲都無法抵擋這種強烈的思念。
風止山前木有痕這句話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感受。風止,山前,木有痕,這些都是靜謐的場景,暗示了離彆之後的寂寥和無痕可尋的感覺。風停了,山前空無一物留下痕跡,這種空曠和無痕也許與詩人內心的落寞和無奈相呼應。
落花幾回生殘意這句話運用了花落的意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花朵凋零,幾經滄桑,留下的隻有殘餘的思念和情感。生殘意,意味著感情的殘存和堅守。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於離彆和時間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於愛情的執著和堅持。
一時幽夢寄紅唇最後一句話將夢境和紅唇聯係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意境。幽夢代表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夢境和幻想,寄紅唇則可能暗示了對於愛情和美好的向往。整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將自己的幽夢和情感寄托在紅唇之上,表達了對於愛情和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於內心情感的表達,營造出了一種充滿離彆、思念、夢境和愛情的意境。詩人借助自然界的意象,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得淋漓儘致,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六百零八節
相思門
逐日向夢林
飛花往來身
一片心頭恨
獨守相思門
賞析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充滿了深厚的意境和情感。
"逐日向夢林"這一句以動詞“逐日”開篇,給人一種跟隨太陽一天天的動態感覺。而“夢林”則暗示了一個虛幻的場景,夢境中的森林,可能代表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憧憬和向往。整句表達了詩人對於追逐夢想的不懈追求和向往美好未來的心境。
"飛花往來身"這句中,詩人通過“飛花”這一意象,展現了春天花開的景象。花瓣在空中飄舞,往來穿梭,與“身”這一詞相呼應,暗示了人與自然的交融。詩人可能借花的飛舞表達了自己在世間流連的心情,感受到自然與自己的親近與共鳴。
"一片心頭恨"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憤怒或者怨恨情緒。“一片心頭恨”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情緒的強烈和集中。這種恨很可能是對於某種無法改變的事實或者命運的不滿,也可能是對於彆人的背叛或傷害的憤怒。這句話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鬱和沉重的色彩。
"獨守相思門"這一句將詩人孤獨的心境表現得淋漓儘致。“獨守”暗示了詩人的孤獨,而“相思門”則可能是詩人內心中一個意象,代表著思念之門,詩人孤獨地守護著這扇門,表達了他對於愛情或者親情的思念和等待。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內心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夢想追求、自然景象、內心情感的思考和感悟。每一句都充滿了深刻的意境和情感,使得整首詩具有了詩意的韻味和美感。
第六百零九節
黃鶴樓
仙人已去自悠然,
黃鶴樓上觀青山。
落花依稀隨流水,
蒼天未改舊時顏。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深遠、富有禪意的古風詩,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和曆史的深刻感悟。
仙人已去自悠然,這句話描繪了詩人的心境,他以"仙人"象征超脫塵世的存在已經離去,但他心中仍然是悠然自得的。"自悠然"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不受外界乾擾的心境,與詩人內心深處的平靜相契合。
黃鶴樓上觀青山。詩人站在黃鶴樓上,眺望遠處的青山,黃鶴樓作為武漢的地標,被用來增強詩意的表達。青山象征著自然的壯美和恒久不變,與詩人內心的寧靜相呼應,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落花依稀隨流水,這句話描繪了自然景象,落花隨著流水飄蕩,形成了一幅恬靜、優美的畫麵。"依稀"一詞暗示了落花隨水流而去的悠遠感,與詩人內心的超然境界相得益彰。
蒼天未改舊時顏。這句話表達了對曆史的回顧和對自然的認同。"蒼天"象征著宏偉壯闊的自然,"舊時顏"指的是過去的容顏,表達了儘管歲月變遷,自然依然保持著昔日的麵貌,與詩人內心對自然恒久不變的理解相呼應。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清麗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自然的敬畏與讚美。
第六百一十節
長霞
一杯濁酒寄天涯。
往來飛鳥問人家。
落日長霞馳俊彩,
碧水流光似年華。
賞析這首詩似乎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詩歌,寄托了詩人對於人生、自然、時光流逝等主題的感悟和思考。
"一杯濁酒寄天涯"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在孤寂中對遠方的思念和向往。濁酒可能代表著凡俗的生活,而寄托於天涯,意味著詩人心中的遠方憧憬。這種孤寂與向往的情感通過濁酒與天涯的對比更加突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往來飛鳥問人家"這句話中的"往來飛鳥"可能代表著時光的流逝,飛鳥來來往往,象征著歲月的變遷。而"問人家"則暗示了人們對於時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與感歎。這裡的"人家"可以理解為人類社會,也可以理解為個人內心深處。
"落日長霞馳俊彩"這句話描繪了落日時分的壯麗景象,長長的霞光似乎在天空中奔馳,馳騁著自己的色彩。"俊彩"可能指的是美麗的色彩或是光輝,將日落的景象表現得更加絢麗動人。
"碧水流光似年華"最後一句以一種柔美的意象作為結尾,將碧水和流光比喻為光陰流逝的歲月。"年華"代表了時光的流逝,而碧水流光則暗示了時光的美好與不可逆轉。整句話似乎在暗示人生的短暫與寶貴,讓人不禁對時光的流逝產生思考和感慨。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對於濁酒、天涯、飛鳥、落日、碧水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時光、遠方的思考和感悟,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引人深思。
第六百一十一節
相思
明月夜涼薄,
秋風客愁多。
落花人去矣,
青絲白發奪。
賞析這首詩構思精巧,意境深遠,描繪了一個涼爽的月夜,以及人生離彆、時光流逝的感傷之情。
首句“明月夜涼薄”,以自然景象明月和夜晚的涼意為開端,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靜謐、淒清的氛圍。明月高懸,清輝灑落,與夜色相映,勾勒出一幅寧靜而清冷的畫麵。同時,“涼薄”二字暗示著歲月的流逝,人生的冷寂,為後文的離彆和思念打下基調。
接著,“秋風客愁多”,作者通過描繪秋風和客人的愁苦,深刻表達了人生離彆的悲傷之情。秋風瑟瑟,象征著歲月的殘酷和變遷,而“客愁多”則道出了客人心中的離愁彆緒,將讀者帶入了一種深沉而悲涼的情緒之中。
第三句“落花人去矣”,以“落花”作為暗喻,抒發了人生離彆的無奈和悲傷。落花隨風而逝,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而“人去矣”則更是對離彆的深刻描繪,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無常和彆離的無奈。
最後一句“青絲白發奪”,通過對時間流逝的描寫,道出了歲月無情,青春易逝的深切感慨。青絲象征著青春和活力,而白發則暗示著衰老和時光的無情奪走了青春,寓意著生命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
整句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無奈之情,使詩歌達到了情感和意境的完美統一。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生離彆的描繪,深刻表達了時光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題,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逝的深刻感慨,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美感。
第六百一十二節
紅梅
春花落儘此花間,
千山一寒吾獨憐。
驚語誰濺枝頭血,
彆過群芳始到前。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天花開花落的景象,並以此引發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與思考。
首句“春花落儘此花間”這句話呈現了春天花朵凋零的情景。春花落儘,意味著春天已經接近尾聲,花朵在枝頭凋謝,此時此刻,花間已然沒有了春花的繁茂,一種淒涼的氛圍逐漸彌漫開來。這種自然景象不僅是季節更替的常態,也是生命的輪回與變遷的寫照。
第二句“千山一寒吾獨憐”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於嚴寒季節的特殊情感。千山一寒,形容了廣袤的山野在嚴冬中一片寒冷的景象。而“吾獨憐”則表明詩人獨自憐惜這種寒冷。或許在冰雪覆蓋的世界裡,詩人感受到了孤獨、無助或是對生命的無常與脆弱的思考。
第三句“驚語誰濺枝頭血”這句話充滿了戲劇性和神秘感。枝頭血濺的意象令人感到驚訝和詫異。枝頭血的出現可能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也可能是某種悲劇或意外的結果。血液在這裡不僅是生命的象征,也暗示著某種不幸或悲傷的發生,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種懸疑和神秘的色彩。
最後一句“彆過群芳始到前”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告彆花開花落的季節時的感慨。花朵的離彆似乎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也許是春天的結束與夏天的開始,或是詩人個人生命中的轉折點。而“群芳”則代表了春天的繁華與美好,詩人對於春天的懷念和留戀也從中得以體現。
綜合來看,這首詩以描寫春天花開花落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象的觀察與感悟,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變遷、季節更替以及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受。每一句都充滿了深邃的意象和情感的表達,使得整首詩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和詩意。
第六百一十三節
天人
吾本應是天上客,
奈何人間百花折。
日見長風行萬裡,
走馬溪下幾回歌。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天上的客人,對人間百花凋零的感歎,以及在長風萬裡中行走、溪水邊徜徉的心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吾本應是天上客,這句以“吾”自詡,表達了詩人的身份,自稱為“天上客”,意味著其本屬於天上之間,與塵世有所隔絕,屬於超凡脫俗的存在。這裡的“天上客”可能是指神仙、仙子或者是象征著高尚純潔的境界。
奈何人間百花折。這句描繪了人間百花凋零的景象,使用了“奈何”二字,表達了詩人對這一現象的無奈和悲歎之情。百花凋零可能暗喻著世間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對於這種變化的無奈和感歎貫穿於整首詩中。
日見長風行萬裡,詩人在這句中將自己比作“長風”,形容其漫長而不停的旅行。使用“日見”一詞,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自己不斷前行的堅持。而“長風”則可能是對於詩人內心追求的一種表達,或者是詩人所處環境的象征。
走馬溪下幾回歌。這句描繪了詩人在溪水邊走過幾回的情景,將自己比作“走馬”,強調了其快速行進的狀態。同時,溪水作為詩歌中常見的意象,通常代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澱。而“幾回歌”則可能是詩人在旅途中所作的歌曲,也可能是對於生命中一些片段的回憶和感慨。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於人間滄桑和生命無常的感歎,以及對於追求自由和內心世界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展現了一種超然的境界和深刻的內心體驗。
第六百一十四節
春臨
千山鳥飛臨,
萬裡共朝春。
不覺相思起,
心有一片痕。
賞析千山鳥飛臨,這句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象,千山之間鳥飛翔的場景。千山象征著廣闊無垠的自然景觀,鳥飛臨則為其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與壯麗。
萬裡共朝春。“萬裡”一詞是用來形容距離的遙遠,這裡用來修飾“共朝春”,強調了春天的到來是普遍的、廣泛的。春天是生命的象征,是萬物複蘇的季節,它的到來讓整個世界煥發出勃勃生機。
不覺相思起,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詩人在觀賞自然美景的時候,不禁使他聯想起了心中的相思之情。相思是一種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當詩人在遠離家鄉或愛人時,常常會被周圍的景物喚起對他們的思念之情。
心有一片痕。這句是詩人在內心深處對相思之情的詮釋。相思之情如同心中的一片痕,深深地烙印在心靈深處,無法抹去。這裡的“痕”可理解為情感的印記,是對於相思之情的真切體驗和感受。
整首詩通過對大自然景觀的描繪和詩人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之情。這種將內心情感與外在景物相結合的手法,使得這首詩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人深思。
第六百一十五節
夜悲鳴
千山歇鳥影
碧水月聞蹤
相逢知何許
一夜儘悲鳴
賞析這首詩的首句“千山歇鳥影”描繪了山林中鳥兒停歇的景象。在中國古詩中,山常常象征著孤獨、沉思和追求,而鳥兒則常常代表著自由、輕盈和靈動。因此,這句詩或許暗示著一個人在寂靜的山林中,追尋著內心的歸屬和安寧,卻發現自己孤獨的身影和追求的目標並不總能如願。同時,千山的廣闊與深邃也可能暗示著人生的迷茫和無奈。
而第二句“碧水月聞蹤”則將詩情轉移到了水邊。碧水和皎潔的月光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麵。水常常在中國古詩中象征著柔情和涵養,而月亮則往往被視為愛情的象征。因此,這句詩或許暗示著詩人在追尋愛情或者心靈的歸屬過程中,如同月光灑在碧水上一般,心有所向但又感覺無處尋覓,隻能聽到水聲傳來,卻尋覓不到實際的足跡,形成了一種渴望與失落交織的情感。
接著,“相逢知何許”,這句話帶來了一種迷茫和無助的情感。相逢意味著與他人的交彙,但是“何許”卻暗示著不確定和迷茫。或許是在人生的路途中,詩人與他人相遇,但是卻不知道這個相遇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是否會是一段美好的緣分,還是僅僅是匆匆而過的陌生。這種迷茫的心情,與前文中對自然景象的追尋形成了對比,顯示了人與自然、內心與外在之間的交織與衝突。
最後一句“一夜儘悲鳴”,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種哀傷和沉重的氛圍。夜晚是孤獨的時刻,悲鳴更是一種無法抑製的情感宣泄。或許詩人在孤寂的夜晚,對自己的迷茫和不安感到無法釋懷,於是隻能以悲鳴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哀愁。整首詩以此句作為結尾,將情感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也給整首詩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讓人難以忘懷。
綜上所述,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抒發,構建了一種迷茫、孤寂、渴望和哀傷交織的情感氛圍。作者通過對山、水、月等自然元素的運用,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景象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富有詩意和深刻內涵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與思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