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節
夜歸人
千山夜已深,
落鳥思故人。
寒林觀遠道,
去影悠悠痕。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典型的古詩,具有深沉的意境和內涵。
首句“千山夜已深”,描繪了深夜的山野景象。作者通過“千山”這一詞,強調了山巒連綿不斷的壯闊景象,形成一種廣袤而靜謐的氛圍。夜已深,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孤寂的感覺。這一句給人一種靜謐而幽深的感覺,預示著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與思索。
第二句“落鳥思故人”,這裡通過“落鳥”來寓意離群失意的意象,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惆悵。同時,“思故人”表達了詩人對遠離自己的親友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一種鄉愁的情感。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親密關係的眷戀和想念。
第三句“寒林觀遠道”,這句描述了孤寂寒冷的樹林旁邊眺望遠方的道路。林木的“寒”與前文“千山夜已深”中的“夜”相呼應,突出了夜間環境的蕭瑟和寒冷。眺望“遠道”,則表現了詩人對未知未來的期待與向往。林木與道路相映成趣,增添了詩意的意象,使整體畫麵更加豐富。
最後一句“去影悠悠痕”,這裡通過“去影”表達了行人離去後留下的身影消逝的感覺。這一意象引發了對生命流逝和歲月消逝的思考。而“悠悠痕”則強調了離彆帶來的印記和感傷,暗示了時光的無情流逝。整句通過抽象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描繪孤寂寒冷的山林夜色,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離愁和時光流逝的感慨。每一句都構建了詩人內心世界的一個微妙片段,使整首詞具有深遠的意境和引人思考的內涵。
第七百一十五節
暮還
秋風不解緣,
花落故人前。
殘雲幾回卷,
江清月近寒。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充滿意境的古體詩,透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情感和自然的感悟。
秋風不解緣,這句以“秋風”為開頭,秋風常常被用來象征離彆和淒涼。而“不解緣”則暗示著人生中的種種離彆和彆離,以及其中莫測的因果關係。這裡的“緣”指的是人世間的種種緣分,包括情緣、義緣等等。整句抒發了詩人對於緣分不可捉摸、難以理解的感慨。
花落故人前。這句通過“花落”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而“故人”則暗示了過去的人或事物。花開花落,自然規律中的事物變化,與人生中人際關係的變遷相互映襯。詩人似乎在思念著過去的人或事,感歎歲月無情,人生匆匆。
殘雲幾回卷,這句以“殘雲”為意象,描繪了殘餘的雲朵在天空中飄動的場景。雲朵被風吹散,又被聚攏,幾經回卷,顯得無常而難以捉摸。這或許是詩人對於命運變化無常的感歎,也可能是在暗示人生中的起起伏伏、無常不定。
江清月近寒。這句以“江清”和“月近寒”來表現自然景觀,江水清澈,月光蒼白。江水的清澈和月光的寒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冷清和孤寂。江水和月光是代表了時間和空間的存在,而它們的寒冷則映射了人生的冷漠和無情。
綜合來看,這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人生、情感和命運的感悟。詩中所抒發的情感深邃而含蓄,充滿了哲理和禪意,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思和感悟。
第七百一十六節
無題
天清癡暖色,
碧水挽餘波。
昨夜風雨至,
依稀花欲折。
賞析這首詩以清新、柔和的意象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通過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一幅靜謐而又富有生機的畫麵。
首句“天清癡暖色”,通過天空的晴朗和溫暖的色彩,表現出春日的明朗和溫暖。詩人用“癡暖”來形容這種溫度,暗示著春天的美好讓人心神迷醉,仿佛有些不真實的感覺。這裡的“癡”可能是指超越常態、讓人陶醉的意境。
接著“碧水挽餘波”,通過這一句,詩人描繪了湖水清澈如翡翠般的顏色,泛起微波。這裡的“餘波”可以引申為春日的餘韻或者是湖水微微蕩漾的波紋,傳遞出一種靜謐而生動的氛圍。
第三句“昨夜風雨至”,突然改變了詩的語氣,從之前的寧靜轉向了風雨交加的情景。這裡詩人描繪了春日多變的天氣,可能暗示了大自然的無常和變化。
最後一句“依稀花欲折”,通過這一句,詩人表達了春雨中花朵搖曳欲墜的情景。這裡的“依稀”暗示了雨中模糊的景象,花兒因風雨搖擺,似乎隨時都會凋零。這一句帶有一種淒美的意境,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瞬息萬變的自然景觀。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練而精準的語言,刻畫了春日天空明朗溫暖、湖水清澈蕩漾以及春雨細膩娓娓的情景,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多變,同時也傳達了生命的脆弱和變幻無常的主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第七百一十七節
夜遊
悲秋獨欲歌,
風雨訴蹉跎。
攬懷相思至,
更與誰人說。
賞析這首詩似乎描繪了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思念之情。
悲秋獨欲歌,這句描述了一個人在秋季的季節感受到悲傷並渴望歌唱的心情。秋季往往象征著蕭瑟和凋零,悲秋可以理解為在秋季感受到悲傷。而“獨欲歌”則表達了一種渴望通過歌唱來宣泄內心情感的願望。這句話營造了一種孤獨而渴望發泄的氛圍。
風雨訴蹉跎。這句話描繪了風雨的聲音傳達著一種蹉跎的感覺。風雨往往被用來象征艱難和挫折,而“訴蹉跎”則意味著風雨在述說著生命中的挫折和無奈。整句表達了一種對生活挫折和無奈的感受。
攬懷相思至,這句話暗示了一個人懷抱著相思之情。攬懷可以理解為擁抱、懷抱,這裡用來形容懷抱著相思之情。而“相思至”則表達了這種相思之情的濃烈和深遠。這句話傳達了一種對於思念的強烈感受。
更與誰人說。最後一句提出了一個問題,表達了一個人在孤獨中思考,想要傾訴自己的情感卻找不到傾訴對象的心情。這句話可能是詩人對於孤獨的深刻體驗,以及對於溝通障礙的感受。
整首詩通過逐句的賞析,勾勒出了一種孤獨、悲傷、思念和無奈的情感世界。這首詩的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表達,表達了詩人對於生活中孤獨、挫折和思念的感受。
第七百一十八節
癡君
花開人不知。
花落緣已遲。
唯有殘香寄,
清秋逐夢思。
賞析這首詩以典雅、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離彆與思念之情感。
花開人不知。這句話通過花開的情景描繪出一種默默無聞的美好,暗示了人生中有些美好的瞬間可能被人忽略或錯過。花開人不知,意味著美好的事物不一定會被人所珍惜或關注,可能在無人問津的角落默默綻放。這句話也可以被理解為,有些美好需要自己去發現,去感受,而不是等待彆人來讚賞。
花落緣已遲。這句話以花落為象征,暗示了時光流逝、事物變遷的無常。花落代表著一段美好的時光的結束,緣已遲則表達了離彆的無奈和遺憾。它可能暗示著錯過了與某人相遇的時機,或者是與某人的緣分已經逝去,無法挽回。整句話中的“緣已遲”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悲涼之感,讓人不禁感歎時光流逝,緣分難尋。
唯有殘香寄,這句話通過“殘香”一詞,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留戀之情。花已凋零,但留下的餘香仍然存在,這種餘香代表著過去美好的回憶和情感。寄托於殘香,則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祈願和希望,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延續下去,希望美好的回憶能夠永存於心。
清秋逐夢思。最後一句話通過“清秋”和“夢思”兩個意象,表達了對過往的追憶和思念之情。清秋是一個意味著季節將逝、歲月將去的時節,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而“夢思”則表達了對過往時光的懷念和思念之情,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憶和向往。整句話通過清秋的蕭索和夢思的懷舊,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不舍和留戀之情。
綜合來看,這首詩通過花開花落的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留戀,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和向往。它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勾勒出了人生的離彆與思念之情,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深深的共鳴和感動。
第七百一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