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隨死殉!
錦衣衛聽事司司指揮使是四品武官,龍幼株在這個位置上乾了快二十年,立功無數。
禦賜繡春刀有了,禦賜飛魚服有了,太平十五年時,各地手工作坊辦齊七百四十三個,遍及故土所有州縣,皇帝一高興,連非公卿不賜的蟒袍都賜下來了。
蟒袍作為賜服,謝朝皇帝輕易不肯賜予臣下——賜得多了,就不稀罕了。
武將受賜蟒袍,多半都是勳臣們大功之後的錦上添花,得賜蟒袍的武官要沒個國公爵位打底,都不好意思把蟒袍穿出來。文臣則非閣臣不受蟒袍,當了閣臣也不一定有蟒袍,必須得是善始善終風風光光告老還鄉時,皇帝才賜蟒袍相送。
本朝就隻有三位閣老受賜了蟒袍,一位是前首輔林附殷,另外兩位則是皇莊遇刺身亡後,皇帝才下恩旨賜了蟒袍隨葬的閣老紀默聲與趙良安。
龍幼株替皇帝乾一輩子見不得光的私事,也不可能換得一襲蟒袍。
皇帝賞人東西不吝嗇,卻也從來不會亂賞。
龍幼株得賜蟒袍,是因為她執掌的聽事司,一力承擔起了收拾皇帝推廣神仙種遺症的重擔。
相比起人事冗贅、派係林立的朝廷各部,龍幼株執掌的聽事司勝在扁平管理不扯皮。神仙種落地之後,皇帝吩咐聽事司落實作坊之事,龍幼株就開始帶著屬下於各地奔忙聯絡。
謝朝早有家庭製的手工小作坊,沿海也有一些商賈買上幾十台織機,農閒時聘請手巧的婦人前往做活。不過,朝廷牽頭興建的手工作坊,那真是聞所未聞。百姓畏懼公門乃是天性,既害怕朝廷無端征役,更害怕朝廷行未知之法。各地作坊草創之初,說教宣講招工皆極其艱難。
最初兩年,龍幼株一年十二個月有八個月都不在京中,短短年時間,她就蒼老了十多歲。
這正經是費心拿命拚來的功績。
如今謝朝近一千個作坊還負擔著教授百姓手藝的職能,源源不斷地將從前隻會務農的村夫村婦輸送至手工業。聽事司的作用,早已不僅僅是監察百官,為皇帝充作耳目、竊行陰私之事那麼簡單了。
龍幼株是謝朝第一個被皇帝禦賜蟒袍的女官,為此,都察院禦史還小心翼翼瞅著皇帝臉色上了兩個折子,表示把蟒袍賜給一個沒爵位的婦人,極其地不符合規矩。
那時候蔡老大人已經死了,都察院就似失了親爹的倒黴孩子,沒人能主持大局。
——連彈劾龍幼株都怕皇帝發飆。
謝茂也沒法兒和臣下解釋龍幼株辦了一件何等重要的事,直接把都察院的折子留中不發。
龍幼株也不是從前那樣挨了罵隻會唾麵自乾的性子了,都察院說皇帝不該賜她蟒袍,那幾日她就故意穿著禦賜蟒袍上朝——她所在的衙門性質特殊,平常多數時候都告假,不去大小朝會站班。被彈劾了之後,她突然就上朝了,還穿著極其囂張的蟒袍上朝,那真是紮眼極了。
衣尚予也有蟒袍,不過,衣尚予不上朝。
衣飛石也有蟒袍,衣飛石一般不上朝。
涼國公孔秀平也有蟒袍,孔秀平還是不上朝……
基本上吧,朝廷裡有禦賜蟒袍的公卿貴人,大部分都已經不上朝了。真要上朝,非年非節的,誰也不會把蟒袍穿出來出風頭——蟒袍與皇帝的禦常服服製非常相近,所不同的是,皇帝衣裳上是五爪真龍,蟒袍上的“蟒”隻有四爪。
整個玉門殿都被龍幼株的蟒袍閃得睜不開眼,都察院兩位都禦史也隻能憋著這一口氣,假裝沒看見。所有朝廷官員似乎都聽見了都察院被聽事司打臉的啪啪聲。
唯一遺憾的,是聽事司司指揮使隻有正四品。
皇帝給了龍幼株賞識,給了龍幼株信任和機會,給了她無數的特權禦賜,就是不曾給她升官。
龍幼株入仕就是四品司指揮使,乾了二十年,還是四品司指揮使。
她也不稀罕升官。錦衣衛指揮使是她名義上的上官,官比她大吧?正三品。見了她還是得老老實實地施禮,好聲好氣地喊她龍司尊。原因無他,指揮使位高,龍幼株權重。
大權在握、藐視公卿的滋味何等愜意舒爽?不曾親自品嘗過的人,絕對無法理解。
龍幼株不想離開聽事司司指揮使的位置,她習慣了代天巡狩、俯視百官萬民,莫說升官,給個王爵都不肯換!她今年四十二歲,她想,皇帝也才三十六,她起碼還能為皇帝再效命二十年。
——前提是,她不能把皇帝極其看重的差事辦砸了。
“司尊,海州地方已經打掃過了,您還要親自去?”路七娘驚訝地問。
龍幼株並未習武,早年傷了身體,四十歲之後就很少出外勤了。
如今她換了一身錦衣衛百戶官服,戴上鬥笠,吩咐道“我去涼州。消息給我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