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成俊朗的臉上故作疑惑,問:“徐爺,什麼是寄托款?”
聽到這個問題,徐正看薑成的目光那是相當的複雜,忍不住說了句:“你小子現在都還沒完全入古董鑒定的門,都不知道什麼是寄托款,卻能看出這個蒜頭瓶可能是真品…”
“天賦異稟啊,你小子應該就是那種天生對真品古董有著敏銳直覺的人,這種直覺很玄乎,但又確確實實存在,因為天賦這東西就是不講科學和道理的。”徐正言語中相當感慨。
這實際上也就是薑成為什麼要給自己立個天才人設的原因了。
因為天賦不講科學不講道理,它能夠幫薑成解釋一切自己關於鑒定眼力和撿漏方麵異於常人的事情。
彆問,問就是天賦!
徐正感慨了兩句,繼續說著:“這所謂的寄托款就是明清時期瓷器上的一種特殊款識形式,它體現了對明清兩代對前朝工藝和藝術的崇敬和讚賞,寄托款瓷器都不題寫本朝的年號款識,而是題寫前朝的年號款識,根據記載,這種做法最早出現在明代武宗正德年間,並逐漸增多。”
“而寄托款也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後仿款,這種寄托款是完全模仿前朝瓷器的字體、寫法乃至用料,通常用於當時的仿古瓷上。”
“二則是古瓷新款,大概意思就是後人在未署名的古瓷器上題寫款識,書寫較為隨意,不拘字體。”
薑成聽到這第二種類型的寄托款,臉色帶上了幾分古怪,忍不住笑道:“徐爺,這古瓷新款的寄托款,倒是有點像古代的製贗做法。”
彆說古代了,現在也有這種形式的贗品,或者說半贗品吧,在一些民窯沒有款識,價值普通的古瓷器上題上款識,用以冒充官窯,因為其本身也算是古董,往往更容易混淆視聽,賣出高價。
徐正也笑了笑,道:“勉強也可以這麼說吧。”
薑成再問:“那徐爺您是怎麼通過這隻蒜頭瓶大明宣德的款判斷出它是乾隆時期的?”
“因為清代的官窯寄托款中,用楷書題大明永樂,宣德,成化,嘉靖這幾個時期的就是康雍乾三代最為常見,而清代道光以後的寄托款就變成了寄托康雍乾這三代的款了。”
徐正看著防護盒子中的蒜頭瓶,抬手指了指:“而這種形製的蒜頭瓶帶著很強烈的乾隆時期風格,應該是乾隆時期的無疑,而且這隻蒜頭瓶應該是禦窯出的,它的器型和紋飾明顯都是皇家所用的規格。”
薑成默默記下了這些知識點,俊朗的臉上帶著笑意,說著:“禦窯瓷器,那看來我還真又撿漏了。”
“你小子,還沒說是怎麼到手的呢。不會又是從地攤上撿的吧?那這可就太誇張了。”徐正有點難以置信。
薑成搖搖頭:“不是從地攤上到手的,是一個大哥拿來賣的,說是他祖上傳下來的,他的先祖在清代的時候當過大官。”
“那就不奇怪了。”徐正恍然大悟,說著:“這隻蒜頭瓶應該是乾隆皇帝賞賜給那人先祖的,看來他家先祖當時至少是三品大員了,不然也很難得到這種賞賜。”
“花了多少錢到手的?”徐正好奇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