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薑成心底還有些感慨,在那個愚昧的年代,衛一個普通的看守者居然心懷成為王的野望,也真是令人驚歎了。
也難怪他有膽子偷走玄鳥血玉。
要知道即使是秦末陳勝吳廣喊出了那句改變華夏民族思想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還是依舊有很多人內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王侯將相乃是天生的。
繼續說回衛。
玄鳥血玉雖是傳說之寶,但顯然商湯能成為王和它並沒有什麼關係,縱使衛如何每日虔誠祭拜,他也無法憑空成為王。
但衛對此明顯有了執念,他無法相信玄鳥血玉不能讓他成為王,於是越發瘋魔,乃至在臨死之前將玄鳥血玉吞入腹中,想著自己在人間成不了王,就帶著玄鳥血玉去陰間成王!
最後,衛被他的子孫後代埋在了神山之側的山脈當中。
這就是商代青銅甲骨文書上關於傳說之寶“玄鳥血玉”下落的所有記載。
寫到這裡,薑成筆鋒一頓,隔開一行,在紙張下方又寫出了一句詩,卻是:“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這最後的詩句,卻並非是商代青銅甲骨文書上的翻譯內容,而是左眼給出的信息,放在了翻譯內容的最後,似乎隱隱在暗示著什麼。
薑成放下筆,看著紙張上的翻譯內容,快速找著關鍵內容。
其一,玄鳥血玉被衛吞入了腹中,帶進了墓裡,也就是說玄鳥血玉此刻應該是在墓裡的。
其二,衛被他的後代子孫埋在了神山之側的山脈中,這也是玄鳥血玉的大致位置了。
可問題是,神山是什麼山?
這需要薑成再去找尋線索,印證曆史記載,首先他得找到衛的家鄉息方是現如今的什麼地方,然後再弄明白當時息方人眼中的神山是什麼山。
最後,薑成還得找到神山之側的山脈,然後再大海撈針似的在山脈中找尋衛的埋身之處。
這難度,薑成光是想想都頭皮發麻。
已知衛是在商朝建立時期的人,那距離他被埋葬到現在,差不多得有三千五六百年。
三千五六百年是個什麼概念?再好的墳墓怕也滄海桑田,能留下一些遺址廢墟都不錯了,至於衛的屍骨更是早就煙消雲散了。
換句話說,玄鳥血玉如今與其說是在古墓中,倒不如說就是被埋在某處山脈的土地深處,這讓薑成如何去找尋?他總不能把整個山脈都給挖穿吧?
薑成越想越覺得頭疼,他搖了搖頭,把目光看向了左眼給出的那句古詩:“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這句古詩,薑成隱隱覺得很熟悉,似乎在什麼地方看到過。
而且其中的鳳皇有鳳凰之意,而在一些觀點中,玄鳥就是鳳凰,當然也有些反對意見的,但這是學術上的爭論。
薑成心思百轉,福至心靈:“莫非這句詩是左眼給我的線索,指向了衛被埋葬的具體位置?”
這個念頭湧出,薑成立時深吸了口氣,腦海一片清明,他同時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覺得這句古詩熟悉了,因為其出自流傳千古的詩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