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總兵,這事就交給屬下吧。”
趙本學微微一笑。
對文人,宋朝可能是曆朝曆代最好的。
而同樣,對文人的了解,宋朝宗室也是曆史上的翹楚。
尤其是趙本學還是在在泉州、東南沿海生活了一二十年的人,要真想要揣測算計一下這些世家,他能拿出一堆完全不同的方案。
論文官、文人,尤其是江南這一片的世家的了解,他們老趙家的孩子簡直不要太專業。
“嗯,那這件事虛舟你多費心。”朱烈點點頭,要給一些世家傳遞一些暗示,讓他們心中深處點不安往南昌靠去,這可不是他的領域,還是交給懂行的人負責較好,省得因為自己的不專業壞了事。
朱烈幾人商量著,一邊安排人去將這批機器抬回去布置,卻見此刻海平麵上,一道道船影逐漸出現,更快便在海上排成了一排,這氣勢,一般人見到都不由心生驚歎。
簡直是海上的移動大陸啊。
“總兵,是他們回來了嗎?”
戚景通眯著眼,遠遠望去。
眼熟,太眼熟了。
這不就是和他們一般無二的戰船嗎?
甚至其中的幾艘最大級彆的主船,即便是他們備倭新軍裡目前都沒有這種級彆的服役戰船。
所以,隻有一種可能,下西洋的那批艦隊,回來了。
“嗯,應該是徐經學兄。”朱烈點點頭。
徐經,書院、軍校弟子中出人頭地擔重任的第一人,雖然年紀比他們軍校都要大一輪,但作為投筆從戎,第一個脫穎而出獨當一麵的存在,軍校和書院眾多弟子都對其保有尊重、敬意,以他為奮鬥的榜樣。
“吩咐下去,準備準備給徐經學兄接風洗塵。”
朱烈笑道,這小琉球海峽可是必經之地,如今學兄下西洋回歸他可得好好跟學兄探討請教一番。
怎麼說他們雙方都屬於海軍建製,許多地方是共通的,可以互相學習交流共進步。
雖然目前的大明還沒有海軍的說法,但日後誰知道呢?畢竟未來的軍部建製可已經在太子殿下的小本本上了。
“使君,前麵就到小琉球海峽了。”馮羅拱手報道。
“到小琉球了?挺好,離回京又近了一步。”
徐經咧嘴一笑,由於在南洋諸島皆有補給休整,所以他在回到大明海境後,即便在兩廣之地也沒有多做休整,就想著快一些趕路呢。
他可有好多情報要報,好多種子要交給殿下,還有這一路上回來,可撿了不少倭寇人頭,這不得跟小學弟好好交流一番。
還要努力啊小學弟,怎麼肥四,剿個倭讓人家跑路跑掉這麼多。
“準備在小琉球靠岸休整。”
徐經讓馮羅吩咐下去,從一路“撿到”的倭寇口中,他已經知道小琉球現在已經被打造成了備倭新軍的一個戰略要塞。
而作為如此重要的航道節點,徐經明白,這應該是殿下的布置,某種程度也算是給他們西洋艦隊的一個中途節點。
不論是從回歸還是下西洋,都可以在此得到充足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