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教化,兒臣是個門外漢自然不能跟儒生比。”
“畢竟兒臣隻是一個勉強考上二甲的學渣而已。”朱厚煒“謙虛”道。
“不過,兒臣這有一人,倒是略懂教化育人之道。”
“誰?”
“你是說王守仁?”
弘治皇帝下意識一問,隨即反應過來。
現在西山雖然人員眾多,但說得上號的其實也就那麼些。
王華不可能,人王華雖然是狀元出身且還當過朱厚照的老師,但從對朱厚照的教育中就可以看出,對於教化這一途,他實在不算高精尖選手。
雖然朱厚照可能是比較特彆,但也說明了自身能力出眾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名師。
而西山除了王華之外還有誰,那除開老王不就是小王了嘛。
一門父子雙狀元,小王的才華毋庸置疑。
再加上之前的論道,弘治皇帝對小王還是很認可的。
“對,就是王守仁。”朱厚煒點點頭。
“現在西山不論是軍校還是書院,實際在教學第一位的其實都是王守仁,兒臣等並不直接給他們上課。”
“在育人、教化這一途,王守仁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在兒臣看來,若要實施教化,應該是沒人比他更合適了。”
對於這種事,朱厚煒直接投全票給了王聖人。
要知道王聖人在曆史上可不隻是一個優秀思想家最後的儒聖這麼點身份,他還是一個當代最頂級的教育家。
每到一個任職都會在當地修繕學院、設社學傳播自己的學術觀點,是一個將大明中後期各界變成心學同學的頂級大佬。
最最最重要的,人家剛開始教育事業的起步就在貴州龍場。
於龍場悟道於龍場建龍岡學院,可以說貴州就是王陽明從人到聖的升格證道之地。
如今既然貴州有需要,那能推小王朱厚煒還是很樂意推小王過去的。
雖然現在的小王已經提前悟道甚至從知行合一、心即理也的心血開始便道實踐出真知的科學唯物主義,但萬一這一路上小王能實現新突破呢。
證道之地耶,就算隻是迷信讓小王走一趟解決貴州的教化問題也不虧的呀。
“那便讓王守仁在年後與禮部一同前往西南,各自施教吧。”弘治皇帝頷首道。
“父皇,乾嘛還要帶禮部,有鎮國府有王守仁兒臣覺得就夠了。”朱厚照撇撇嘴,甚是看不上禮部之儒。
“禮部是六部之一,主責教化,要去傳播漢學漢化土人百姓不讓禮部去?”弘治皇帝瞥了朱厚照一眼,就算你看不上人家也不至於這麼給人家權力擼掉吧。
做事彆太絕彆太狠,不然是會出事的。
除非你能徹底將後患解決掉,不然即便是皇帝這個執掌職高權力的人也要有很多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