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
全部翻閱一遍,類似的文居然有十幾份!
“鎮國書院參加殿試的考生好像一共才二十個吧......”
難道是這倆小子押題暗示過?
回想起情報傳回宮後朱厚煒站出來替王守仁說過話,安撫現場情緒說西南之事還無需擔心的場景,弘治皇帝不由懷疑。
可也不對啊,朕叫他們討論可沒有透露自己的想法,這考題還是最後才決定的不應該被押中啊。
他們自己就提出了n個方案,要押也應該是他們自己提出的那些方案優先吧?
難道真的是因為鎮國書院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太強,讓這些從鎮國書院出來的學子都不約而同的往這方麵寫?
“又給朕扔了個難題。”
弘治皇帝歎氣,原本是想要近乎明示的敲打文官順便挖掘挖掘有想法的實乾型人才,誰曾想挖了半天挖出來一個坑?
事實上,頭疼的可不止弘治皇帝一人。
殿試閱卷,一般而言是由皇帝欽點大臣作為讀卷官閱卷,皇帝基本是不會那麼空閒自己來的。
一來工作量大,二來大部分皇帝的才乾實際是比不過手底下那些大臣的,更何況考試這種事本就是文官擅長的領域皇帝要是一意孤行選出來差勁的文章反而容易鬨出輿論笑話。
即便是弘治這種傳統的文人皇帝,至多也就稍微多上那麼些參與感而已,大頭還是要文官來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次不過是因為確實有些惱火想要自己來尋一尋挖一挖人才,不然弘治皇帝也不會親自第一時間上手閱覽。
而當卷子送達到閱卷組手中開始正式用圈、尖、點、直、叉進行閱卷評價時,閱卷人們傻眼了。
“這種卷怎麼改?!”
陛下送下來之時說泛大空的一律低分處理,那此類鋒芒畢露針對性滿滿又吹捧感爆棚的呢?
陛下這為啥沒有給個評判標準?!
閱卷組很清楚,這種文基本上就是出自那地方的不好得罪。
但是,但是......
這種放在以前也是典型低分啊!
閱卷組,也被為難住了,有人甚至專程再度請教了一番弘治皇帝隱晦的提了提評判標準之類的事。
但弘治皇帝對此則抱著沉默態度。
你問朕?
朕有沒有標準答案!
“此次殿試之題較有深度,卿等批閱思索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簡單來說,你們可以稍微拖一會,要麼就自己動動小腦瓜子想出個正確答案!
誰讓西山那邊出來的卷子那麼異類不能按常理判呢?
“蕭敬,派人去西山給太子和蔚王帶個話。”
“將這次閱卷出現的疑問跟他們好好講一講,朕最多讓放榜晚半月時間,若是半月還不能確定......”
“這一次西山眾學子就都去三甲同進士待著吧。”
又給朕丟難題是吧,朕直接踹回來給你們,你們自己給朕把它解了!
喜歡回大明攝政請大家收藏:()回大明攝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