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曆史上,女子地位的變化曲線可以說是起伏巨大。
在商朝時期,女子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參政、掛帥,都有女子的身影。
華夏曆史上第一位女戰神——婦好便是其中最佳代表人物,不僅能征善戰還是商朝傑出的女政治家,所做的功績被甲骨文記載至後世千百年後依舊流傳著她的傳說。、
後來到了八百年之大周後,雖然周禮在“定貴賤、明尊卑”的過程中已經開始逐漸有了壓迫女性地位的跡象,但那時女子的地位也還是相對較高,他們婚姻自由甚至還有改嫁的權利。
直到大一統中央集權帝製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下降才開始變得急劇,兩漢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強調“三綱五常”,女性的個人自由和財產權受到極大壓抑。
直到唐朝,在超強的民族自信下,在世界第一實力的影響下女性地位開始回升,出現了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帝——武曌。
但這個回升也相當有限,當時間線繼續推進來到宋朝時,華夏迎來了一個尷尬的局麵。
當權的強勢政權不止一個,誰都沒有能力徹底統一全國。
而占據大部分“九州”之地的趙宋在出了高粱河車神後也基本沒有了北伐統一全國的實力和雄心壯誌,開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跟文官們開始玩起來所謂的共治天下。
一場屬於文官的盛世開始。
在失去了收複全國成為真正大一統的雄心和外邊遊牧民族不斷的騷擾下,文人墨客們的思想方向也開始轉變。
那他們又不似漢唐那麼強勢,再搞公羊儒學那種激進強硬派那一套他們自己也沒臉看的呀。
於是,程朱理學興起,為了維持自尊心和地位,這三綱五常自然是要在完善加注一番的。
於是,女子的地位再度下降。
到了明朝,知道前宋文人過的是什麼日子的文人們自然是妄想也感受一番那般自在。
於是宋朝理學許多思考或許沒有被繼承下來,其中的封建糟粕倒是被一眾文官繼承了個十之十一十二,主打就是一個隻要占好處其它無所謂。
最終,女性的社會地位降至曆史最低點。
都說朱厚照不愛讀書,但他實際上不愛的是被灌輸文官們想讓他學的程朱理學。
其它的知識,朱厚照還是相當樂於去學習、了解的。
不然,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就算天賦點點滿了也不可能達到現在的成就。
這固然和朱厚照的天賦有關,但朱厚照在背後自己學習、努力付出的汗水也不可忽視。
也正是什麼都喜歡去了解,朱厚照有自己的思考,隨著年齡的長大能看出其中許多的彎彎道道。
但對於這些,他全都看不上!
這些為了避免自己地位受到威脅就用思想鉗製女性將她們變成私有貨物的手段,都是小道甚至可以說是不入流的詭計。
它,成不了大事。
不然宋也不會亡大明也不會逐漸衰弱。
沒能力的男子就該讓他滾蛋彆占著茅坑不拉屎,而有能力的女子也可以委以重任成為他未來事業的左膀右臂。
這天下女子至少占據一半左右,增加這麼多的人才挖掘空間,未來乾大事業才會有更多的人才能入吾彀中。
或許朱厚照也沒有形成什麼清晰的男女平等觀念,但至少在他看來現行的那一套道理多少是有些落後甚至是腐朽的。
但不管朱厚照怎麼說,弘治皇帝都沒有鬆這個口。
“不必再說了,做好你們自己的事便是了。”弘治皇帝擺袖,態度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