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冬日漫長,在一些寒冷的特殊時期甚至可達大半年之久。
但大明在曆經數月嚴寒後,卻是開始回溫逐步朝著春日而去。
隻不過這弘治十九年的開頭,大家夥過的可都不怎麼開心。
或者說是弘治皇帝以及大明朝堂上的諸公,心情並不顯得多麼美麗。
“這該死的韃靼,把大明當什麼了?”
“簡直欺人太甚!”
脾氣比較炸裂的謝遷是第一個炸缸了的內閣大學士。
無它,韃靼作為以狼為圖騰,自稱狼的傳人的存在,將“狼來了”的故事直接就給玩爛糊了。
之前派出使團結果因為阿勒楚博羅特“調戲”朱厚煒事件爆發出的明韃比武導致了韃靼王子阿勒楚博羅特殞命的結局後,不論是弘治皇帝還是一眾文臣武將都認為這件事必定會引起小王子達延汗的強烈不滿,一場大明和草原部落之間的大戰在所難免。
可誰能想到人家雷聲大雨點小在大明早已經部署好並繃緊的神經上反複橫跳,數月時間愣是沒爆發幾次實際性的侵擾,反倒是在寒冬過去大半後在大明這邊為了防備而繃起的那張心弦都有些疲憊之後突然給他們來了一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侵擾,不僅擄掠了許多百姓和物資,還借此又有了邁過最後冬期的底氣。
就......
讓人內心不爽的很。
由於明確知道他們很可能會動手,他們精神緊繃,時刻準備著,最終卻還是防賊的算計不過做賊的,又特麼吃了一虧。
“達延汗不是一般人,在喪子之痛影響下依舊能冷靜思索不被情緒牽動著走,這樣的敵人真的十分可怕。”
劉建也是歎息一聲。
他們都知道對麵會動手,對麵也確實是動手了,但就算這樣他們還是吃了虧。
為什麼?
因為防備需要的精力跟對麵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長期維持著高級彆的戒備狀態,對人的精氣神造成的消耗可不比乾仗、搬磚要少。
而小王子達延汗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借著喪子這件事不斷放出煙霧彈多次迷惑了大明,讓狼來了的謠言一遍又一遍傳入大明各個戒備的邊關。
等到他們真的動手行動的時候,這真的狼來了反而會給許多將士一種“又來,以為老子還會上當嗎?”的錯覺,導致判斷失誤無法做到第一時間的應對。
最終,又是韃靼的一次勝利。
說白了,達延汗這頭冷血的老狼他特麼就是在用死去的兒子阿勒楚博羅特打窩。
或許在大明這邊許多所謂自詡高級的人看來,殺死一個韃靼王子這種事情論戰功是相當高的,比起阿勒楚博羅特的人頭,韃靼使團的慘痛情形,韃靼打草穀從大明這獲得的好處根本不值一提。
但對於韃靼可並不是這麼回事。
這是一個雄主在大是大非麵前的決斷,是一家之事和宏圖霸業之間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