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奈何?”
弘治皇帝有些煩躁,如果真的按照實力來說,對於叛亂的寧王黨,實際上是沒有必要太過擔憂的。
中央打地方叛軍,即便是一個王朝走到末期了也是具備著巨大的優勢。明末天下四方皆起義,明軍都快要到沒見過軍餉的地步了,就這如果不是崇禎疑心太重非要插手瞎雞兒操作,大明正規軍依舊能將叛軍壓死。)
正規部隊不論是體量、建製還是武器規格,跟叛軍可以說是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按正常情形,弘治皇帝都不需要太過擔心底下自然就會有人嗷嗷叫著要去平掉寧王的叛亂了。
甚至,這些嗷嗷叫的人之中還根本不會缺少文官的聲音。
可能,文官們叫的還會更加慷慨激昂。
因為,這地兒在江南,在魚米之鄉。
打關外、大漠因為沒什麼利益可求文官們每次聽到都是苦大仇深的,但這魚米之鄉出了叛軍出了個國中之國。
那他們可老不樂意了。
肥沃的土地,在華夏人眼中就是最寶貴的,他們絕不允許將最肥沃地區的寶地拱手讓給所謂的叛軍!
隻要弘治皇帝不是朱允炆那種怪才,中央打地方那不是跟打兒子一樣打?
管他寧王號稱多少萬人呢,朕反手兩耳屎教他做人!
可現在......
能打的主力層走了大批,剩下的是要負責拱衛中央確保京城的安全。大量的輜重、糧草也要優先供給北征大軍。
再派出一隊人馬去對付叛軍倒也不是拿不出手,大明這點雙開的底蘊還是有的。
就是......
多少有點讓人頭疼啊。
“朕這些年可沒有虧待過哪個宗室,這寧王真是給臉不要臉居然在此時造反叛亂捅刀子。”
想想寧王,弘治皇帝就一陣惱火。
他這個老好人在位的近二十年裡雖然沒說給宗室送上多大的福利,但比起他們這一脈前麵那些個曆代先帝而言,他絕對算對宗室最好的一批了。
你說是吧“侄子克星”“叔叔克星”“兄弟克星”......
結果就他這樣的老好人居然有生之間還能遇到這樣的破事,難道真是人善被人欺?
“自古以來宗室問題都是曆代王朝最頭疼的一個問題之一,沒想到朕現在也要麵臨這個千載以來的‘家事’難題。”
弘治皇帝眸中光芒略顯幽暗,有種說不出的情緒。
一旁伺候著點蕭敬見狀,眼珠子溜溜直轉已經開始了頭腦風暴。
雖然有朱厚煒在場,蕭敬自認大概率是叫不到自己的,但是萬一呢?
“蕭敬你怎麼看?”可不會因為蔚王殿下在就保證不起用的呀!
“父皇,這件事吧其實也沒有那麼麻煩,看開點的話其實都不需要朝廷過多乾預的。”
朱厚煒見此情形卻是微微一笑開口道。
“不用朝廷乾預?”
正思索著宗室這個大家庭的事宜該如何妥善處理為好的弘治皇帝被朱厚煒的話搞的一愣,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可是親王級的叛亂,以一個一級城市為源頭數十萬記的人員參與其中波及者更是不計其數。
就這樣的動亂你說不需要朝廷過多乾預?
是不是有點太飄了?
“蔚王,此乃國家大事,休得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