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父皇,不然便搞個宗親大會,將眾宗親都召到京中。”
“到時候對那些還未表態的宗親們,再與他們細說。”
“相信他們,也會同這四十多位宗親一般,通情達理為大明考量的。”
見群臣不語,皇帝沉默,覺得在朝堂上大概應該是沒有什麼阻力了,朱厚煒再度發表自己的建議。
剛剛到宗教大會,剛好可以直接抄襲一波。
自己抄自己,應該不侵權吧?
群臣無語,想輸出一時間都不知該從什麼角度進行輸出為好。
蔚王殿下對“家人”太好了,是真把“家人”當“家人”,讓他們無話可說。
一場原本關於證實了地圓說,召見唐伯虎、徐涇並探討新大陸情況的朝會,硬是變成了大明又一次大削藩運動的動員會。
這誰能想得到哇。
朝會結束,朱厚照、朱厚煒單獨留了下來。
“你這事搞的,說好的安定搞幾年發展的呢?”
弘治皇帝白了一眼朱厚煒。
原本他以為,大兒子已經是信譽負數的選手了,沒想到小兒子絲毫不遜色。
背著他這個老爹搞事簡直一套一套的。
“父皇,多年前兒臣就已經跟您透露過大明的宗室,削藩是遲早要做的。”
“現在一拖這麼多年,兒臣覺得也該是時候了。”
“此次唐寅、徐涇帶回來了天下輿圖,正好趁熱打鐵。”
朱厚煒並不覺得這時候對宗室們動手有什麼問題,有兩件藩王造反案當楔子,又有他親自帶頭,由頭已經很夠了。
在這說十幾年來一直沒搞這個頑瘤是因為那時候手頭能量不足,現在鎮國府底蘊深厚,新軍連續楊威,要還是不動手那這麼久的發育不是成了笑話。
後續大明大發展國內肯定還會有不同層次的改革,此刻將最大的毒瘤之一搞掉總比日後發展中爆雷好。
打掃乾淨屋子再做其它打算。
“父皇,早乾晚乾總得乾,厚煒跟兒臣都商量過了,兒臣覺得沒啥問題。”朱厚照也如是說道。
王室宗親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曆朝曆代的難點,在他處理最好的就是漢武帝推恩之法,既削弱了宗親們帶來的負擔,又埋下了無數的“複活幣”。
大明因為曆史原因比較多所以處理起來比較複雜,但現在打包外丟何嘗不是一種良計。
在外發展好了,天下儘歸明。
就算叛變也是肉爛在鍋裡。
而且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何嘗不是一種另類搓“複活幣”的方式呢?
就算過個幾百年大明真的撐不住中原再度改朝換代,外麵朱家宗廟也還能保有香火嘛。
弘治搖搖頭:“就怕不會那麼順利,大部分宗親未必能乖乖認下這個政策。”
外封海外背井離鄉,就算現在有不少宗親王爺已經被朱厚照、朱厚煒以各種手段拿下,也不見得能按預期發展。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窮的隻有錢的擺爛生活。
誰願意背井離鄉?
“那可由不得他們。”
朱厚照、朱厚煒同時開口。
弘治皇帝見罷隻得作罷。
“東廠、錦衣衛任你們調動,朝堂那邊朕來看著,這件事務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