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朱元璋也在皺眉思索。
“文明能夠流傳下來,文字應該是居功至偉的一點。”
“沒錯,父皇。”
朱標道。
“文字有一脈相傳的特性,正因為有了文字,便有了可以記載曆史記載文明的史書,我大明現如今的史書,記載了從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曆史,每一段曆史都有相應的記載。文字不滅絕,我華夏的文明自然不會滅絕。”
朱元璋讚同的點頭道。
“文字的確是我華夏文明的精髓所在。”
“不得不說始皇帝深謀遠慮,書同文,真的是一件功蓋千秋的豐功偉業!”
........
大明
朱棣歎道。
“朕之前跟三寶聊天,得知印度竟然沒有記錄曆史的習慣,三寶想要找些印度的史書都找不到。”
“這簡直就是一個沒有曆史的曆史國家。”
之前印度有個曆史學家說過。如果沒有東晉高僧法顯,大唐法師玄奘,與鄭和下西洋的文字記載,那麼重建印度曆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大清。
周培公說道。
“皇上,我華夏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厚德載物。”
“我華夏文明不排外,我們喜歡融合,而不是征服,就拿北魏鮮卑族來說,一統北方後拓跋宏開始下令改革鮮卑習俗,全麵學習漢製,這項政策能嚴苛到,朝堂之上有不穿漢服或將鮮卑語者就地免職。”
康熙聽後,深以為然。
不隻是鮮卑族,他大清也是如此。
自入關後,大清也在不斷地學習漢文化。
雖然大清學習漢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壓製和管理龐大的漢人。
畢竟上億的漢人想要徹底消滅是不現實的。
讓漢人學習滿族文化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做到的。
既然這條行不通,那就隻能深入漢人內部了。
就連皇子們小時候,都是滿漢雙語教學。
但不管怎麼說,大清並沒有消滅漢文化,而是沿襲了下來。
.................
就在眾人討論之際,光幕陡然換了畫麵。
【我要當明星。】
明星?
什麼玩意兒?
明亮的星星?
這是想上天?
嬴政眨了眨眼,忍不住歎道。
“朕何嘗不想上天啊。”
光幕中,一個很漂亮的女主持人說道。
【非常幫助,幫助家族,歡迎回來。】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夢想,石家莊槁城的小夏就是一個有夢想的男孩兒。】
【而且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一直在努力。】
秦末。
項羽點頭道。
“我也為了自己夢想一直在努力。”
“隻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夠推翻暴秦,複國成功。”
大明。
朱元璋道:“有夢想是好事,但是,千萬不要是那種不切實際的夢想。”
說著,他瞥了眼台下的朱棣道。
“老四,我說的對吧?”
“淦!”
朱棣心中怒罵了一句。
沒完了?
動不動就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