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帝王擔心百姓認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希望通過控製文字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統治。
那時候的教育主要由統治階級所控製,普通百姓往往被剝奪了讀書的權利。
例如,夏商周時期的教育製度是“學在官府”,意味著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民間沒有權力舉行學術活動,更無學校。
這種製度下,隻有官府才有學校和學術,民間無學校無學術,百姓要讀書隻能到官府中。
實際上“學在官府”就是“學在王室”,隻有有官職的人才有權力讀書,這種做法是為了維持統治,確保被統治者無法獲得知識和文化,隻能安心勞動生產??。
此外,古代的統治者有時會將“使民愚昧”作為治理國家的手段之一,通過限製百姓的讀書權利來達到控製人民思想和行為的目的。
例如,通過不讓百姓讀書或者限製他們所能接觸到的知識範圍,來保持社會的穩定和控製人民的反抗意識??。
但大多數朝代並不介意百姓讀書認字。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改革措施也逐步實施。
例如,春秋時期之後,“學在官府”的局麵被打破,私人辦學開始蓬勃興起,入學條件大力改變,像孔子所辦的私人學校提倡“有教無類”,教育的對象不分貴賤等級,隻要學生送給他臘肉作為學費就可以了。
不過為了維護統治,古代對於百姓讀書認字也是有限製的。
例如,清朝並沒有真正禁止讀書認字,而是通過教育和文化政策來控製信息和知識的傳播,以確保百姓不會對現有秩序構成威脅??。
............................
【漢字的簡化史。】
眾人還沉浸在漢語拚音中時,光幕又換了內容。
“文字..........簡化?”
嬴政撓了撓頭道。
“這如何簡化?”
【如果有人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你會不會覺得他瘋了。】
“豈止是瘋了!”
嬴政怒道。
“說這句話的人就該遭受千刀萬剮之刑!”
【但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
【其實漢字簡化的最初目的還是為了掃盲。】
【新中國剛剛成立,文字改革就已經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最初,學術界熱衷的並非簡化漢字,而是用新文字替代傳統漢字。】
【不過,對於這件事,教員的指示是: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曆史。】
【解放初期,我國文盲占全國人口的80,掃盲是社會的重要工作。】
【1950年,全國各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掃盲工作,一開始城市和鄉村的掃盲班級教的是繁體字,這讓不少年紀大的學生十分為難。】
【漢字簡化後,常用的漢字變成了3500個左右,如果使用繁體字,大概需要上萬個文字。】
【好學好記的簡化字,給知識文化的普及降低了難度。】
【到了1959年,中國的文盲減少了一億多。】
就在這時,光幕出現了後世的簡化字。
看著後世的簡化字,嬴政眉頭緊皺。
“得!”
“朕倒是成文盲了。”
“一個字兒也不認識。”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