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職責主要為消滅火災及救護服務,同時也參與其他救援工作。】
“救火?”
嬴政尋思道。
“難不成是司耀?”
.....................
縱觀曆史,人類是唯一會使用火的生物,但有火就會有火災,也就有了火災處理的專員。
救火的部門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
那時候專門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稱為“火政”。
到了周朝,管理火政的官員有司烜、司爟和宮正。
司烜的職責是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鈴,提醒人們注意防火;司爟負責傳達禁止生火的命令;宮正則負責監督宮中的防火事宜。
漢代負責火政的官員稱為“彆火”“夜士”。“彆火”主要負責宮廷內防火,“夜士”是各地方負責巡夜、管控燈火等事宜的人員。
他們要禁止百姓夜間隨便在街市動火。
此外,漢朝已經有專門的稱為“都亭”的消防機構。
唐朝時,“武候”是負責城市治安的人員,長安城中的各個街坊都設有“武候鋪”,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城中治安,兼管城市消防。
而到了宋朝,則是設置了更為嚴密的防火製度。
令“潛火軍”駐紮在防隅官屋並在地勢高處築“望火樓”,晝夜值守監察城內,一旦發生火情,“防隅軍”“潛火軍”便立即出動撲救滅火。
這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官辦救火隊伍。
明朝在京城設有“紅鋪”112處,每鋪有火丁官軍10人,負責京城防火。
地方基層政權設有總甲負責火盜,一些城市還組建了專業的消防部隊——火兵。
清朝則開設了火班,又稱“機桶處”,機桶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救火工具,也是消防車的雛形。
此外,不同於前朝“每遇火發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清朝倡導官民攜手,人人有責,官民聯合建設消防隊伍,還有救火會、救火社、水會、水局等消防組織。
.........................
大唐。
李世民點頭道。
“滅火之事可能小覷啊,弄不好可就是滅頂之災。”
“當年晉朝洛陽庫火災就是是例子。”
“大火熏天,夜如白晝,二百八十萬器械,一夜間全部被毀,損失不可謂不重。”
一旁的長孫無忌道。
“陛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火凶焰烈,普通人哪怕離得近一些都會有灼熱之感,更不要滅火了。”
“一旦失火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房屋儘毀,想要避免此事,除了防止,彆無他法。”
“是啊!火災之事,隻能防止,不能滅止,最多也隻能讓火勢不再往彆處擴散而已。”
“除非是瓢潑大雨,否則也隻能是無可奈何。”
李世民歎了口氣,抬頭看向光幕道。
“不知道後世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滅火。”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