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腰斬了?”
司馬遷震驚不已。
本來他覺得自己被施以宮刑已經是一種很嚴酷的懲罰了。
沒想到自己外孫子竟然死於腰斬這種酷刑。
相比之下,自己好歹還能苟活於世。
“不是,這......這.....”
司馬遷崩潰不已。
“我全家是跟姓劉的犯衝嗎?”
插個題外話,據野史記載。
在司馬遷被陷害後,他的夫人悲憤萬分,急忙讓兩個兒子帶著《史記》的副本逃出京城,回到故鄉韓城。
臨彆時,司馬錢的夫人讓兩個兒子改姓。
大兒子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
二兒子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
目的就是讓司馬氏一家留有後人。
畢竟司馬遷,是吧~~
因此,司馬遷的後裔不再姓司馬,而改姓“馮”和“同”。
在今天陝西韓城縣嵬東鄉龍門寨附近的徐村,仍然居住著司馬遷的後代。
千百年來,他們同祭一祖,互不不通婚,形成了“馮、同不分,馮、同不親”的傳統。
.....................
於此同時,光幕又道。
【而文字獄最殘酷的朝代,當屬清朝。】
【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獄,目的在於壓製漢族人的民族獨立反抗意識,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加強中央專製集權,這種文化專製政策,造成社會恐怖,文化凋敝,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餘起,但論乾隆年間,共施行了130餘次文字獄,其中47次為死刑。】
【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冤殺?”
“怎麼個冤殺法?”
大秦。
嬴政一臉不解。
“除了造反,對帝王不敬這兩點之外,還能有什麼理由?”
“不過,像清朝這種外族入主華夏,想必會有很多人對其不滿。”
“寫點兒東西罵罵當朝著也在情理之中。”
就在這時,光幕道。
【清朝文字獄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隻舉出幾個著名的案件。】
【一:查嗣庭案】
【雍正年間,禮部侍郎查嗣庭被朝廷任命為江西主考官。查嗣庭為了好好表現,認為考試題目既要出的妙,又能側麵恭維皇帝。所以對題目很是上心。他引用《詩經》中“雍民所止”為題,意思是皇帝賢德、無人能比,是老百姓學習的榜樣。】
【正當他得意洋洋時,有人告發了他。】
【認為“雍民所止”不妥。】
【“雍”指的是雍正,“止”是雍正的正字去掉上麵一橫。】
【言外之意是要削掉雍正的腦袋,妥妥的有煽動造反之嫌疑。】
【這還了得,雍正大怒,立刻把查嗣庭投入大獄。】
【後來,查嗣庭在獄中被害死。即便這樣,屍體也被砍掉腦袋,查嗣庭的家人、朋友和學生,很多人受到株連。】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