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北直隸終究不是南直隸,那邊都是良田,這裡畝產能收兩石粟那就是上上之田了。
那些士紳就靠著這點不多的良田過日子。
田地是他們的命根子。”
九千歲說道。
很顯然最近的巨額收獲,讓他又缺乏動力了。
“但這天災降下時候呢?
土地控製在他們手中,糧食就控製在他們手中,您能保證咱們這邊撒銀子賑災時候,他們那裡不漲價幾倍?這些年京城糧價還不是我在撐著,要是沒有我向京城運糧,這時候彆說一兩銀子一石,五兩他們都能推上去,這還是各地隻是零零星星有些小災,還不至於太缺糧食的時候。
以後整個北方赤地千裡時候呢?
您能保證這些掌握著您自己說的,不多的水澆地的士紳,會不發國難財把咱們的銀子掏空?
您不能指望我。
接下來的天災不是一個縣一個府,而是幾個省,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持續十幾年,咱們現在的確有銀子,可銀子不能當飯吃,咱們不控製糧食,結果就是用不了幾年,咱們頂著一堆惡名弄到的銀子,全都填到這些人的口袋。而且他們不會感謝咱們,他們隻會繼續扮演著正人君子,然後罵咱們是惡人,您現在還沒看清這些都是什麼人嗎?
這些年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這些官員士紳,哪個不是靠著您,把我辛辛苦苦弄來的銀子全轉到他們口袋?
可捅您刀子時候他們猶豫過嗎?
他們都是白眼狼,永遠喂不熟的白眼狼,這些年他們吃咱們的喝咱們的,靠著咱們都一個個撈的金山銀山,可一旦咱們要他們出力了,您立馬就成了他們口中的閹狗,需要捅您刀子時候,他們毫不猶豫。
那既然這樣您還管他們乾什麼?
為何不把他們的地分了,像我一樣把糧食控製在自己手中?”
楊信說道。
“可他們要是造反怎麼辦?”
九千歲糾結地說道。
這次他的確被傷了心,他的閹黨賣他毫不猶豫啊!
“敢造反更好,敢造反咱們連他們的銀子一起拿過來。
大爺您就放心吧,有我在,誰也翻不了天,先讓他們鬨著,咱們該乾什麼乾什麼,反正這朝廷咱們說了算。
誰敢造反就滅了他!”
楊信說道。
既然這樣九千歲也就不操這閒心了。
其實他侄子說的也對,這些年他們爺倆頂著罵名,辛辛苦苦撈的銀子真的都被北直隸這些閹黨給以各種方式瓜分,但即便這樣,這些白眼狼也沒真正對他有什麼忠心。
他可是差點就被弄死。
而且在士紳控製土地的情況下,他手中那些銀子的確也沒什麼用,最後還是會像以前一樣,被這些家夥用糧食弄到自己口袋,他已經完全相信楊信所說的天災會降臨,他也的確準備好了賑災,但銀子不能給災民當飯吃,最後終究還是要拿銀子買糧食。
這些銀子還是要落到士紳手中。
隻有這些士紳手中才有足夠的餘糧,楊信能夠的終究有限,更何況楊信也說過,江浙同樣會卷入這場天災。
說到底均田的確是最簡單有效,而且對皇帝來說最有利的方式。
既然這樣楊信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反正他也管不了……
這京城的軍權,警權通通都在他侄子手裡,甚至五千楊家的家丁都已經進入京城,更彆說還有一萬五千大軍正在日夜兼程趕來,九千歲很清楚這座城市已經算是落入他侄子手中,他侄子事實上已經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勸說他侄子可以,但他侄子想做的事情,他是沒有能力阻攔的,哪怕就是皇帝也一樣,不過好在他侄子還是忠心的。
九千歲老懷欣慰。
這就可以了,他都眼看著六十了,沒必要管這些了!
愛咋咋地吧!
楊信目送他大爺返回乾清宮。
這時候天啟還得繼續靜養,九千歲也一直在乾清宮伺候著。
經曆上次的事情後,他已經不敢信任手下那些太監了,話說無論塗文輔還是葛九思,可全都是他真正的親信,結果這些人還不是在關鍵時候背叛他?不僅僅是九千歲,就是天啟都心有餘悸,太子都差點被殺了,要不是曹變蛟能打而且夠忠心,這時候太子早死了。既然外麵的事情都扔給了楊信,那麼還是把九千歲放到乾清宮最保險。
天啟也怕再被灌毒藥啊!
“這得給他們點勇氣啊!”
楊信自言自語著。
他當然希望那些士紳造反了,現在他大義在手,軍權在手,隻要這些士紳敢造反,立刻就開動起來在北直隸搞土改。
而且這些士紳明顯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可他們就是不動啊!
張鳳翔的確至今沒有解散之前以勤王旗號召集的軍隊,同樣鹿正那些人也沒解散勤王的團練,甚至其他各地督撫也一樣,而山東山西這些地方的士紳,也依舊無視戰爭結束的事實,在各地默默組建團練。可他們隻說不練,或者說隻積聚力量但不敢動手啊,這些家夥一到動真格的,明顯又開始習慣性萎了。
這就很尷尬了。
得想辦法讓他們真正下定決心才行。
“大王。”
一名家丁走到他身旁低聲說了幾句。
楊信意外了一下。
“走,回府!”
他立刻說道。
(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