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談,就是在這般沉重之中緩慢流逝。
時間逐漸來到第二日,
喜馬拉雅山脈!
冰雪之境,世人眼中世間最為巍峨的山脈,
平均海拔超六千米,其中七千以上高峰四十座,八千以上高峰十一座。
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米,乃世界之巔,為諸多登山愛好者心中無上聖地。
這些高聳入雲的山峰終年被冰雪覆蓋,極目遠眺,是一片壯闊無垠的銀色天地。
同樣,在常人眼中,此處雖環境優美或令人震撼,但
無疑是絕境死地,要想在如此極寒與極高的銀色世界中存活,幾無可能。
然而,事實並非人們所想那般,喜馬拉雅山脈地勢結構不對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
在北坡山麓地帶,乃我國青藏高原湖盆帶,湖濱牧草豐茂,是優良牧場。
流向印度洋的諸多大河,皆發源於北坡,切穿大喜馬拉雅山脈,
形成三千至四千米深的大峽穀,河水奔騰,如飛瀑般洶湧,蘊含巨大水力資源。
喜馬拉雅山連綿不絕的高峰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濕潤氣流。
故而,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豐沛,植被繁茂,而北坡雨量稀少,植被稀疏,對比鮮明。
所以說,即便南坡海拔甚高,亦有著較為濕潤的氣候和繁茂的植被,並非毫無生機。
同樣不為外界所知曉的是,在這片廣袤無垠、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裡,
居然隱藏著一座規模宏大且曆史悠久的殿宇。
這座殿宇占地麵積之廣令人驚歎,整體呈現出耀眼的銀色光芒,
仿佛與周圍的茫茫雪原融為一體,難以分辨彼此。
它巧妙地矗立在南坡與北坡的交界之處,宛如一條連接兩個截然不同世界的紐帶。
這裡一邊是繁茂蔥鬱、生機勃勃的景象,
而另一邊則是一片荒蕪蕭瑟、寸草不生的絕地。
這座殿宇的存在恰到好處地為這種極端的環境增添了幾分柔和過渡的韻味,
使得整個畫麵不再那麼生硬和突兀。
與此同時,它又不至於完全與世隔絕,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神秘。
當太陽攀升至正中央時,正值喜馬拉雅山脈一天之中氣溫最為宜人的時刻。
就在這時,幾道身著潔白如雪的絨毛長袍的身影悄然現身於山脈南部地區的一座山峰之上。
與那些正在艱難攀登、氣喘籲籲的普通登山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這突然出現的幾個人絲毫沒有表現出費力攀爬的跡象,反而像是在平地上行走一般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