塢堡中的熟田,陛下正好用來置換親軍和禁軍勇士的土地。
而整治完畢的拋荒之地,可以用來繼續賞賜勇士以為大朝府兵,中間再抽調出一部分賞賜給百姓均田就可以了。”
“可是。”張鉊摸了摸下巴,還是有點遲疑,“若照此辦理,豈不與流言中一模一樣?”
“怎能一樣呢?流言中的強行均田後,是不管塢堡中百姓死活的。
但照此法,陛下則需要養著百姓最少一年半,因為種植豆類肥地的時候,所收獲的定然是不夠吃的,陛下養著百姓一年多,還不夠仁慈嗎?”
張鉊被說的有點心動,不過養著從塢堡裡出來的百姓一年多,所耗費的米糧和油鹽醬醋也不是一筆小開支,應該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如此一來,那就隻能再苦一苦南唐國主了,不然明年的糧食,還真不太夠。”張鉊臉上露出了狠辣的表情。
按照李昉的策略,那就是一年半的時間,至少是黃河以南沿岸,彆指望能手到多少賦稅不說,還要搭進去不少。
這馬上就要與劉知遠大戰,糧食又該不夠了,除了壓榨南唐,也沒什麼彆的好辦法。
李昉奇怪的看了皇帝一眼,立刻又把眼皮給垂了下去,斟酌了一下字句才慢慢說道。
“若隻算大河南岸的河中、陝州、神都、東京、滑州、澶州諸州縣的話,塢堡中被釋放出來的丁口,也就七十萬左右。
而這些塢堡中,囤積有大量糧食,隻需收繳他們的,足可供百姓所食了。”
張鉊聽完,立刻讓內侍去傳戶部民司郎中,調戶部丁口數據來看,結果發現李昉的預估是比較準確的。
黃河以南的廣大中原地區,石敬瑭入開封之前,戶口還相對繁盛,核心的十五州一百一十七縣共有百姓四百餘萬。
但是到了現在,經曆了三年大災和契丹人打草穀,還剩下的百姓,粗略統計已經隻有三百萬上下了。
不到二十年的時候,人口就損失了超過四分之一,而這四分之一中的八成,就在近五年損失掉的。
現在朝廷還能控製的各大州城、縣城以及神都和東京開封府等大城市及周邊鄉野,差不多有一百五十萬人左右。
剩下的就散落在這廣袤的中原,其中被塢堡控製大約一半,這是可信的。
不過,張鉊還是挺不喜歡這種跟搶劫一樣的政策,這跟他的現在所奉行的理念與後世的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更彆說他的理想,是來的這個世界再興華夏。可甫一立國,就開始這種跟滿清跑馬圈地一樣的操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而且河南之地的塢堡土豪與河北的還不一樣。
河北是有傳統的,自安史以來,再到河北三鎮,最後到抗拒契丹,河北土豪永遠是帶著武力的標簽。
他們已經結社自保一百多年了,一個塢堡,就是一個小型的地方武裝。
但河南不是,河南純粹是被混亂的時局和殘暴的官府,給逼成這樣的。
可以說,河北的塢堡首領按律法來說,二抽一殺肯定還有漏網之魚,但河南的塢堡首領,大多大多都是些被逼上梁山的可憐人。
“還是用借贖之法吧!將塢堡百姓按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五保為裡,設耆長,耆長之上,由朝廷派官員管理。
塢堡首領拿出來的熟田分上中下三等,待整治完畢後,按田畝數和等級一比一償還。
若是能明白朝廷不容易,主動出來組織百姓的,就地任命為保長、耆長等,償還土地的時候,按一比二償還。
塢堡中的糧食,由朝廷登記造冊,以五年為期,分批以銀錢布帛以及其他物資值價償還。但若還有不識趣者,從重懲處。”
其實對於河南之地來說,地根本就不缺。
這相當於後世大半個河南省加一部分山東、湖北的土地上,才生活著三百來萬人,怎麼可能把地都占完?
哪怕就按此時的生產力來說,增加個七八倍都是養得起的。
曆史上到了宋仁宗年間,河南都還有因為拋荒太久而很難複耕的土地,所以沒必要攥著土地不放,人口更沒有多到像共和國那樣不打土豪,就沒法均田的地步。
李昉在眉頭微微一皺,在他看來,麵前的皇帝,就仿佛被迷霧包裹著的一樣。
有時候英明神武,有時候又婆婆媽媽的。
一些淺顯的東西他往往看不透,而很多隱藏於謎團之中的東西,他卻能一眼就看穿。
比如搗毀河南之地塢堡的事情,一般的皇帝肯定是派軍隊威逼,壓榨油水供自己所用和籠絡兵將們。
英明一些的皇帝早就開始搗毀塢堡了,絕不可能等到現在。
可是這位紹明天子呢?先是遠征南唐,殺的人頭滾滾,再又收服更為難以搞定的河北土豪,偏偏對於河南的塢堡,拖到了這個時候。
現在竟然還要對百姓進行補償,該說他是仁德愛民呢?還是婦人之仁?
不過馬上,李昉的眉頭就舒展開來了,雖然皇帝要補償塢堡百姓,必然會對朝廷財政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跟著這樣的皇帝,上下都放心啊!
他們不用擔心皇帝隨時把他們下獄、抄家,更不用擔心皇帝隨意殺人,你獲得的一切,都是有保障的。
隻要不犯法,惹得天怒人怨,就不用時刻擔心生命安全,皇帝說過的話,更是永遠都算數。
“陛下真仁德之主也!曆來天子,隻恨錢財甚少,無有原因補貼百姓者。臣替這百萬生民,叩謝陛下的恩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