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更衣室。
海因克斯的調整很簡潔。
“把整體速度提上去。”
“坐下,休息!”
即便總比分落後三球,德甲巨人未顯頹勢。
是暫時的雙回合總比分,不是臨場比分。
沒有什麼豪邁的激情演講。
所有人都在所剩無幾的中場時間裡抓緊休息。
切爾西更衣室。
迪諾認真複盤完上半場的戰術細節。
圖赫爾提出了下半場的調整思路。
“降速。”
“無限壓低節奏。”
“即使處於領先,我們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弟子們心領神會。
短暫的沉默後。
布馮想要講個笑話,剛剛起頭,隊友們便哈哈大笑起來。
十五分鐘的中場休息時間很快結束。
裁判組率領雙方球員回到了賽場上。
安聯競技場,重新沸騰。
“觀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回來。”
“雙方暫時都沒有做出換人調整。”
“德甲巨人,能夠在最後的45分鐘完成逆襲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伴隨著主裁判的一聲哨響。
下半場比賽正式開始!
拜仁球權。
萊萬開球回傳馬丁內斯。
波蘭神鋒今晚很煩,觸球的機會全靠中圈重開的這一下。
切爾西陣型不再高度前壓。
拜仁的進攻不再從後場組織發起。
足球在綠茵場上的滾動速度非常快,與上半場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節奏。
“基米希!”
“他沒辦法像拉姆那樣與羅本在右路珠聯璧合。”
“球丟了”
“整個人被坎特拱出了界外!”
“切爾西後腰這個搶斷動作很乾淨,沒有問題。”
“鋒線隊友的位置沒跑開,不急於反擊。”
坎特把球回傳給到後場。
經過呂迪格和大衛路易斯的梳理後。
足球來到了李康的腳下。
上帝視角中,海氏拜仁丟失球權後,中前場的攔截線迅速建立。
緊接著。
金芒璀璨的貝肯鮑爾虛影,輕輕抬腳。
李康的動作與之同步。
把球踩在了腳下。
降速,破局。
“安聯競技場的地暖設備是很先進的。”
“供暖解決方案是來自當地的家族企業菲斯曼。”
“菲斯曼供熱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的第三家工廠落戶在.”
“哎?李康這個踩球動作,很不合理啊。”
李康沒有立即傳球,沒有立即跑動。
裡貝裡果斷衝上前。
李康輕輕把球一撥,從容躲過對方的逼搶,往前趟出幾步,分給邊路插上的阿斯皮利奎塔。
後者一個撞牆。
二過一,擺脫穆勒。
李康再次把球踩停。
降速。
拜仁陣型往前壓上。
上帝視角中,後場的空間出來了。
“嗯從南安普頓青訓學院的分析報告來看。”
“踩球的目的是空間。”
“表現形式上是降速,本質上是創造危險進攻最簡單的方法。”
“核心球員的降速踩球,時間與空間的引誘。”
踩球。
這個在過去被瘋狂詬病的動作,在1718賽季出現在一篇論文中。
‘個體降速的神技。’
‘整體吸引空間的神技。’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意甲薩索洛主帥:羅伯托·德澤爾比。
歐洲哪些球星喜歡踩球呢?
貝肯鮑爾、馬拉多納、小羅、齊達內、哈維、伊涅斯塔、皮爾洛、莫德裡奇、克羅斯、91梅西、哈弗茨、馬塞洛
但是呢,一旦足球動畫片敢在比賽中描述這個動作,會遭到很多球迷的瘋狂反駁。
‘傻子編劇?讓主角踩個屁球啊?等著被對麵搶?’
‘哪有人在正式比賽中踩球的?’
‘踩球時,擺脫的局限性太大了。’
‘傻子編劇,以為正式比賽是五人製足球?’
你小時候在校隊踢球,如果敢做這個動作,會被老師和隊友狂噴。
所有人都會認為:不合理。
誰能想到在歐洲足壇的戰術衍變中,這個不合理的動作,未來會漸漸成為主流的降速踢法。
“大衛路易斯有樣學樣,踩球引誘,看上去很危險啊!”
“哎呀,呂迪格差點失誤”
“漂亮,又轉移到了李康的腳下。”
場邊。
圖赫爾表情興奮,誇張地做出雙掌下壓的手勢。
領先兩球,降速。
吸引拜仁前壓,暴露出更大的後場空間。
哪怕攔截線再密也有機會打穿。
另一側。
海因克斯表情掩飾不住茫然。
首回合,讓切爾西吃儘苦頭的縱深強弱側攔截網.就這樣失效了?
直播間。
彈幕滔滔不絕。
【比賽還有那麼多時間,怎麼現在就倒腳啊?我的大3.5啊!】
【日尼瑪,退錢!】
【我還記得首回合的比賽,切爾西往前推,結果被拜仁的縱深攔截網玩弄得欲仙欲死。】
【沒錯,當時拜仁的防守重心強弱側故意布置得非常明顯,切爾西走地麵根本打不穿,如果轉移遠端弱側,那拜仁球員有充分時間調整防守重心。】
【今時不同往日,切爾西後場踩球嗎,降速引誘.逼到拜仁往前場擠壓,暴露出不對稱的後場空間。】
【降速神技,天克海氏拜仁。】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
安聯競技場四麵看台的紅色海洋沒有停止翻騰,依舊波濤洶湧。
拜仁前場球員奮力逼搶。
搶不下啊。
降速狀態下的李康,正背身沒有任何缺陷。
目的不是過人,而是擺脫。
V字拉球。
內扣。
外撥。
後拉轉身。
比賽數據麵板不斷刷新,半場觸球次數.直追阿隆索、布斯克茨、克羅斯、若鳥。
這又是一個被許多球迷認為不合理的傾向。
克魯伊夫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經說過:“比賽中,平均每位球員拿球的時間隻有3分鐘。”
實際上,他自己在單場比賽中的觸球時間,都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更不用說,克氏三角體係下的拉瑪西亞弟子們。
催眠戰法,橫行歐洲。
進球後開始倒腳,倒腳,倒腳,倒腳,倒腳光是哈白布三人的拿球時間,就遠遠超過了三分鐘。
隨著戰術的衍變、節奏的變化、攻守回合數的利用、淨打時間的延長歐洲勁旅的中場核心,在單場比賽中的拿球時間、觸球次數遠遠超過這個概念。
比賽第68分鐘。
異變陡生。
高壓下的海氏拜仁,終於露出了一絲破綻。
李康處在自家半場三十米區域。
左腳內側擊球。
收勢自然的動作,送出了一腳內旋長傳。
安聯競技場的上空,勾勒出一道美麗的微曲線。
昏昏欲睡的觀眾們,猛地驚醒。
“內旋弧線。”
“球速很快,弧度很小大師造詣。”
“眨眼間打穿了基米希的身後。”
“哎呀,基米希壓得太靠前了。”
足球下墜的衝勢非常大。
轟穿了拜仁慕尼黑的高位防線!
博阿滕和胡梅爾斯迅速後撤。
後者衝向落點。
足球觸地瞬間,竟然發生了一個誇張的變向!
“淋漓儘致的長傳腳法!”
“李康給足球施加的內旋力量太過恐怖了!”
“導致足球的彈地,大幅度變向,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巧妙繞開了胡梅爾斯!”
“李康,決定了比賽的走向!”
“莫拉塔!”
VIP包廂。
一眾拜仁傳奇再次把目光望向了足球皇帝:這家夥是不是把畢生所學.全部灌給了對手。
在上世紀,長傳技術‘相對匱乏’的六七十年代。
身為後衛的貝肯鮑爾,就在正式比賽中展現出了超乎時代的縱深長傳。
扭身長傳。
外旋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