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是沒有人向興帝進言,訴說蒙古人的南侵野心,但是更多的都是一片祥和的聲音。
朝廷之中的主流觀點就是,蒙古人剛剛和朝廷簽訂了和平協議,就是蒙古人要毀約,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這麼乾的。
畢竟這樣一來,那將是失信於天下,會被天下人恥笑的。
不得不說,朝廷之中一些人的想法還是有些太過天真。
能夠用讀書人的思維來想你蒙古人,這也是沒有受到過毒打的教訓。
黃明禮雖然也是一位讀書人出身的官員,但是他卻能夠跳出讀書人的思維來看待蒙古人。
一旦蒙古人再次南下,那朝廷肯定會集中所有的力量應對,這個時候就沒有精力去圍困冷家。在這種情況之下,楊顯耀等人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彆看現在的臨江城似乎沒有了出路,隻要朝廷的軍隊一離開這片地區,那麼就會迅速的恢複到原先的樣子。
而且由於朝廷軍隊的圍困,冷鋒能夠帶領臨江城人民渡過難關,還會進一步的樹立起冷鋒的光輝形象。
畢竟朝廷沒有把他們當作子民來看待,而冷鋒卻為他們提供了衣食保障。兩相對比之下,老百姓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
隻要渡過了這段時期,那麼冷鋒就可以把臨江城之中打造成一個真正屬於他的大本營。
關於這一點,黃明禮看的很清楚。
而且他也知道,就算是朝廷的軍隊能夠將臨江城封鎖住,但是對於臨江城的影響根本就不大。
哪怕就是雙方開戰,以朝廷軍隊的戰鬥力,也攻破不了臨江城的防禦。
彆看臨江城的城牆並不高大,各種軍事設施也不是這個時代最堅固的,但是冷鋒麾下的軍隊,可不是這個時代軍隊可以相比的。
在熱武器麵前,就是再精銳的冷兵器組裝起來的軍隊,都是小趴菜。隻要火力跟得上,完全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黃明禮雖然不知道冷鋒這邊還有兩支特戰隊,但是也知道冷鋒已經培養出了一支神秘的部隊。這些部隊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都是以一擋十,甚至是擋百的存在。
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黃明禮將他的家眷安排到了臨江城。
進入臨江城隻是第一步,黃詩詩等人最後也會進入洪山莊生活。畢竟那裡才是最安全的,而且有冷鋒在臨江城,她們也可以隨時出入臨江城,以及周邊的地區。
冷鋒是提前就已經接到了黃詩詩要來臨江城的消息,不過由於這個時代的趕路條件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冷鋒也算不準她們什麼時候會到臨江城。
隻是在沿途安排一些人暗中保護她們的安全,畢竟這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很亂。
至於她們的行程消息,冷鋒並沒有刻意的去過問。隻要路途之中不出現什麼問題,走的快慢也都無所謂。
冷鋒自己也是經曆過這個時代趕路難的困擾,明白這事不能急於一時。
不過,當黃詩詩一行人到達臨江城外的時候,冷鋒還是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消息。
彆人來臨江城他可以不管,但是黃詩詩等人卻不同。
一方麵來說,這次前來臨江城的並非黃詩詩一人,還有黃明禮的夫人,也就冷鋒未來的嶽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