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的規模之下,如果能夠保持著有效的隊形,必將會給敵人造成強大的心理壓迫感。
可是,一旦自己這方的陣營被打亂之後,很難形成有效的攻擊力。甚至還有可能因為自己方人員的互相踩踏,而造成大量的傷亡。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代的軍隊,在操練士兵的時候,不怎麼注重士兵的個人實力,幾乎全部都是在操練各種大型的戰陣上下功夫。
其目的主要,也是為了讓士兵在具體的戰鬥當中,一旦出現自己這方的陣型被衝擊的情況之下,能夠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依然保持著一定的陣形。
一旦陣形被完全打殘之後,那麼可能就會陷入一種漫無目的的廝殺當中。
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很殘酷的,兩軍膠著廝殺在一起,不將一方徹底滅掉,根本就停不下來。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戰鬥能夠打上好幾天的原因,打到最後,雙方幾乎都是憑借著一種本能在戰鬥。
不過這種事情很少發生在騎兵身上,大多數情況之下,隻要騎兵和步兵的人數相差不是十分巨大,而且在騎兵部隊擰成一股繩的情況之下,完全可以做到在步兵之中來去自如。
當然,這種步兵指的是輕步兵,一旦遇到重甲步兵,哪怕就是騎兵也不一定能夠衝得動。
但是現在冷鋒這邊的步兵一眼望去,幾乎看不到一片盔甲,完全就是一支由布衣組成的軍隊。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種步兵遇到騎兵的話,完全沒有多大的抵禦能力。
蒙古騎兵之所以往後撤,並不是為了將冷鋒的軍隊給放過來,雙方之間進行一場光明正大的戰鬥,而是為了適應他們的作戰方法。
畢竟國師已經看清楚了,就算冷鋒這邊所有的部隊都衝出來,最多也不過十來萬人。
以蒙古人這邊五萬精銳級彆的騎兵,隻需要一個衝鋒,就能夠將冷鋒的軍隊衝擊的七零八落。
雖然看上去冷鋒這邊的部隊,在隊列隊形上相當的整齊。但是在這種巨大的實力差距之下,就是再整齊的隊伍,也禁不住五萬鐵騎的衝鋒。
蒙古人這邊的動作很快,可以看出這種騎兵和步兵協同作戰的方式,他們已經掌握的很是熟悉了。
這種陣勢,麵對任何一支軍隊時,都是進可攻退可守。
嗚,嗚,嗚,
隨著一陣低沉的號角聲響起,之前向後方又退了將近五百米的騎兵部隊,迅速止住了後退的步伐,做好了衝鋒的準備。
此時的蒙古騎兵,距離冷鋒這邊不足兩裡。
然而這一點點距離,勉強夠騎兵發起衝鋒。
畢竟騎兵的優勢在於戰馬運動起來的速度,如果距離過短的話,這種優勢就發揮不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剛才,蒙古騎兵向後撤出一段距離的原因。
左右兩邊的步兵部隊已經做好了協同作戰的準備,隻要蒙古騎兵能夠將對麵的陣營給衝破,他們立刻就從兩邊包抄過來。
喜歡兵王穿越到南宋,華山論劍我稱雄請大家收藏:()兵王穿越到南宋,華山論劍我稱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