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彆說還有炮彈的轟炸了,彆看他們已經訓練過了用盾牌來壓製手雷的爆炸,但是在麵對炮彈的時候,這個招數卻沒有多大的作用。
諸葛隆中這邊還有一大批燃燒彈,這玩意對於密集的人群來說,簡直就是大殺器。
隻要將大量的燃燒彈打出去,無論蒙古軍隊采用什麼辦法,都無法阻擋火焰帶來的傷害。
不過諸葛隆中這邊早已經有了作戰計劃,在戰場上的情況沒有出現超出預料之外,他是不會改變作戰方針的。
先是放那十幾萬的雜牌軍團和奴隸軍團過來,這部分人大多數都是蒙古人從那些外邦小國,以及北方俘虜的軍民組建的。
這部分本來就不是蒙古人,甚至還和蒙古人有著深仇大恨。這些人都是最好的俘虜來源,隻要將他們抓住了,立刻就可以投入到各地的建設當中。
而且他們的手中都是一些常規的刀劍,對於第一軍團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威脅。
蒙古人挖壕溝的方法的確好使,但是諸葛隆中也不傻,他早就看出來蒙古人的作戰意圖。按照冷鋒和諸葛隆中兩人製訂的作戰計劃,已經將蒙古人在戰場上的各種反應都算計在內了。
現實的情況,正如事先預計的那樣,蒙古人的確是采用了這種梯隊般的進攻方式。
幾個呼吸過後,蒙古人的先頭部隊已經接近了冷鋒這邊的陣地,突然之間在第一軍團的陣地後方響起了猛烈的炮火之聲。
與此同時,數枚燃燒彈在鐵盾形成的護牆上炸開。
爆炸的威力混合著火焰的高溫,瞬間就將衝鋒在最前麵的鐵盾給打掉了。
就算是後方有蒙古軍隊的監軍在監督,那些奴隸軍隊的人也敢再上去撐起那些鐵盾。畢竟不上去還不會立刻死掉,一旦上去的話,就等於是送死無異。
而且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衝鋒到了前沿陣地之上,第一軍團在麵對這些雜牌軍團和奴隸軍團的時候,隻是對著他們的正前方發動了一波攻擊。在打掉了這些鐵盾之後,炮彈和燃燒彈的落點就飛向了後方。
與此同時,在三十萬蒙古軍隊的左右兩個方向,也各自出現了一支軍隊。
這兩支軍隊的人數比起蒙古軍隊來說並不算多,但是他們的陣型排列卻是顯得人數並不比蒙古人少。
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是雙方的排兵布陣方麵,蒙古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他們的隊形太過密集。大部分的軍隊,都擁擠在那十幾道通向第一軍團前沿陣地的壕溝之中。
哪怕就是已經有超過半數的軍隊,從壕溝當中湧了出來,但是蒙古軍隊的陣型依然還是極為密集。
蒙古軍的陣型是一個個方陣,這種陣型在冷兵器作戰時代並沒有什麼問題。
甚至是對於人數占優勢的一方來說,擺出這種隊形,反而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人數方麵的優勢。
但是這樣做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一旦發生什麼意外,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機動性的調整。
在冷兵器作戰時代,這種意外是很少發生的。
哪怕就是麵對冷鋒軍隊的陣營,在前鋒部隊已經衝擊到了第一軍團的陣線上的時候,後續部隊隻要沿著這個方向繼續衝鋒下去,那麼完全就可以和冷鋒的軍隊攪合在一起。
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武器優勢可能就會調轉過來。槍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根本就發揮不出什麼作用,反而是他們手中的大刀長矛更有優勢。
從排兵布陣的角度上來說,蒙古人這樣安排,的確沒有什麼問題。
根據他們的軍事推演得到的結果來看,隻有用這種方法,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將三十萬蒙古大軍,推進到對方的前沿陣地。
從壕溝當中衝出去的那些雜牌軍團和奴隸軍團,所能夠爭取的時間是有限的。就算是設計出了利用鐵盾牌抵擋對麵攻擊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也並不是無解的。
相信對方在經曆過最初的驚訝之後,很快就可以找到應對之策。
把蒙古人所要爭取的,就是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的這一段時間,儘量能夠將軍隊向前方推進。
處在最前麵的那些雜牌軍團和奴隸軍團,就是用來當做肉盾阻擋子彈的。
所以正規軍必須要和前方的奴隸軍團緊靠在一起,如果奴隸軍團手中的鐵盾牌能夠一直推進到前沿陣地之上,那這是最好的結果。
這樣一來,奴隸軍團和雜牌軍團的損失也不會大,這一部分戰鬥力保存下來,對於蒙古軍隊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就算蒙古人不將雜牌軍和奴隸軍團看在眼裡,但是這也是屬於他們的有生力量。
再看冷鋒這邊的軍隊排陣方式,就和蒙古人完全不同。
無論是在陣地前方的那三萬軍隊,還是從左右兩側夾擊的軍隊,所采用的隊形相對於蒙古人來說,根本沒有整齊性可言。
看上去呈一條線狀結構,前後兩層隊伍錯落排開。
這種排兵布陣的方式,放到冷兵器作戰時代來看,完全就是兒戲。彆說是應對騎兵的衝鋒了,哪怕就是普通的步兵,也可以很輕鬆的就將這種隊形衝散。
但是這種類型卻是冷鋒在訓練軍隊的時候,所采用的常規戰鬥隊形。
畢竟槍支彈藥的威力和刀劍完全不同,哪怕是在大兵團作戰的情況,也不需要排列成多麼密集的陣型,隻要能夠將軍隊的戰線縱橫拉伸開來就行。
如果將大量的士兵堆積在一起,反而不利於發揮。
這就是熱武器和冷兵器作戰的區彆,在冷兵器作戰的情況之下,戰鬥隊形排列的越整齊,人員密集程度越高,所能爆發的戰鬥力就越強大。
這也是為什麼在冷兵器時代,隻要是一場大規模的戰鬥,隨便拉出來的人數都會超過十萬人以上的原因。
畢竟人數少了,起不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千軍萬馬這個詞語就是這樣得來的。
但是在熱武器作戰的情況之下,一場戰役當中,每一方投入的兵力隻要超過十萬人,那麼這種戰鬥的規模都是極為龐大的。
喜歡兵王穿越到南宋,華山論劍我稱雄請大家收藏:()兵王穿越到南宋,華山論劍我稱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