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張郃二人相視一眼,抱拳道“遵命!”
徐榮自涿郡到範陽,一直主要在軍中負責練兵,劉和手下一半以上的兵馬都是出自他手,而且徐榮為人持重沉穩,在眾將中威望較高,他二人自無異議。
徐榮不與眾將爭功,但劉和既然點將,也出列抱拳道“徐榮領命!”
劉和環顧眾將,言道“出兵打仗,料敵方能致勝,諸位萬不可隻憑勇武,置三軍性命於不顧。”
眾將點頭,劉和又道“今後出戰,每軍當派軍師參讚軍事,凡事當需商議而行,若有爭執,以軍師之計為先,不到非常之際,不可違令。”
眾將抱拳道“遵命!”
劉和這才擺擺手,對程昱幾人笑道“這兩路人馬,諸位誰願為軍師前往?”
陳宮馬上抱拳道“吾與雲長意氣相投,軍略之上,頗多共鳴之處,願往渤海助之!”
關羽點頭笑道“有公台為謀,某取渤海無憂矣!”
田豐也出列言道“河間、安平一帶我最熟悉,不忍再叫鄉親受戰亂之苦,我願往河間這一路,以攻心勸說為上,儘量減少刀兵之禍。”
徐榮抱拳道“先生熟悉地理民情,郡縣官吏皆知先生大名,有先生相助,定能兵不血刃取下此地。”
顏良、張郃也都欣然而笑,他們都出身在這裡,自然不想與鄉親們兵戎相見,最好能夠順利歸降,皆大歡喜。
主將、軍師定下之後,劉和正式傳下將令,兵分三路直取冀州
東路以關羽為大將,陳宮為軍師,張飛、趙雲、張遼、徐晃為副將,這一路取得渤海之後,還要防備青州的公孫瓚兵馬!
中路以徐榮為大將,田豐為軍師,顏良、張郃、華雄、韓當為副將,主要以攻心為上,勸降各郡縣官員,儘量減少殺戮。
劉和自領大軍前往中山,以程昱、郭嘉、劉曄為參軍,太史慈、於禁、高順、麹義為將,自下曲陽直逼癭陶,若能壓製韓馥歸順,則可事半功倍。
後方由顧雍、賈逵調度統籌,朱靈督運糧草,三軍嚴申軍令,不得擾民,最好能在春耕之前拿下冀州北部區域。
軍令傳下,劉和又到燕京學宮來找蔡邕,請他親自撰寫一道檄文,痛斥韓馥勾結賊人,殘害冀州百姓,以顯出正義之師。
蔡邕本就痛恨韓馥算計蔡琰,如今劉和又是女婿,雖然他並不讚成征伐,但這次卻毫不猶豫,欣然動筆,痛罵韓馥的同時,盛讚劉和順天意、應人心興兵討逆。
檄文一氣嗬成,卻要求劉和必須賦詩一首,以示決心。
出征之作,卻有點為難劉和了,他背的那些唐宋詩詞都是以寫景詠物為主,慷慨陳詞的不多,在書房憋了一個多時辰,才湊出了一首詩。
黑雲欲摧城,甲光向日開,
角聲春風裡,旌旗臨京畿。
棄身鋒刃端,報君黃金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蔡邕看罷讚口不絕,尤其最後兩句更顯男兒報國雄心,喜滋滋地拿著向鄭玄等人炫耀去了。
這可是曹子建的大作,雖然他還沒有出生,劉和也覺心虛,拿著文稿趕緊離開了學宮。
到了府衙,將檄文交給程昱,命人印刷數千封,由細作連夜分發到冀州各郡縣,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