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趙昧離世,按照大漢這邊的禮法不能叫駕崩,
而是應該按照諸侯的標準叫“薨”,
皇帝死亡才能叫駕崩。
但不管是什麼叫法,南越王趙昧的離世並沒有在大漢引起多大的波瀾。
反而是趙嬰齊繼續保留漢使的身份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各種猜測都有。
但是這一切都與丞相公孫弘無關了,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已經無法支撐丞相這個職位的操勞。
“陛下,臣身體老邁,病痛纏身,已經無法勝任丞相的位置,還請陛下另覓賢良。”
說話時,公孫弘都佝僂著身子,似乎已經無法站直。
丞相畢竟是以往的三公之首,在衛青被封為大將軍之前都是百官之首,
哪怕是現在,也是朝中最重要的官員之一。
公孫弘的身體狀況不是秘密,早就有人盯上了丞相的位置。
劉徹的聲音古井無波,
“既然如此,丞相就先回家安養身體吧,等新任丞相人選確定後再正式辭任。”
沒有挽留,劉徹直接就同意了。
在明朝,官員辭職需要三次上呈,請皇帝進行審批和批準,前兩次皇帝都不會批準的,
最誇張的是明朝萬曆時期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李廷機,他在任期間總共提出了123次辭職請求,但是都被萬曆皇帝駁回了。
漢朝還沒有這種潛規則,但是如此痛快就同意的情況還是有些讓人意外,劉徹並沒有給公孫弘足夠的尊重。
公孫弘臉色有些尷尬,
好歹他也為大漢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在丞相的位置上也是任勞任怨,沒想到陛下如此不留情麵。
他還得強行打起精神,
“多謝陛下。”
大農令鄭莊此時的注意力不在丞相的位置上,他更關注趙嬰齊送來的種子。
“陛下,南越國送來的稻種明年要儘早種植啊,如果能確定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占城稻的話,大漢的糧食產量還能大幅提高。”
在大漢,水稻並不是隻有南方才會種植,《周禮》中就已經記載了水稻種植相關的東西,黃河流域的水稻種植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
“陛下,如果稻種是真的,臣認為朝廷應該最先從南部各郡縣和諸侯國地區開始推廣,以便發揮其一年三熟的最大好處。
到時候北方地區,尤其是邊疆地區可以種植土豆,南方地區種植水稻。互補之下,大漢的糧食產量一定會越來越高。”
鄭莊現在就關注一件事,產量,產量,還是特麼的產量,
作為大農令,不提高糧食產量還有什麼意義,
老頭現在就像打了雞血似的,充滿了無窮乾勁。
看著鄭莊激動的樣子,陸鳴真怕他暈過去,
太醫令的手段再好,再擅長治療昏厥症,也架不住鄭莊這麼折騰自己的心腦血管。
“此事以後再議吧,朝廷明年先確定稻種情況,南越國那裡也在種植這種稻米,等結果都出來後再考慮推廣問題。”
鄭莊竟然比自己還激進,劉徹不得不安撫他的情緒,讓他慢一點。
退朝後,禦史大夫李蔡在未央宮外找到了陸鳴,
“富民侯,不知你對丞相人選有何看法?”
好家夥,燕國地圖這麼短麼?
上來就問自己關於丞相人選的看法,你就差直接說出來你想做丞相了。
“丞相之位事關重大,陛下自由決斷,不是我等可以左右的。”
陸鳴可不想參與到這種事情裡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