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傷寒雜病論》之前你們治不好傷寒,有《傷寒雜病論》之後你們還是治不好傷寒,
這本醫書寫出來還有意義麼?
哪怕不能治療所有的患者,至少也要比以前強吧,要是這個都做不到,
劉徹有理由懷疑,自己的太醫院之中究竟養了些什麼。
“陛下,《傷寒雜病論》堪稱方書之祖,其中理論之精深,方劑之高妙實屬罕見,
臣資質有限,不敢說全盤領會,
但整個太醫院的醫術水平都很有提高,去年冬天時就已經開始用書中的方劑來治療一些病患,
對於傷寒之症的治療水平大為提升。”
高期絞儘腦汁的組織語言,
在鑽研醫術和當官之間,他的天賦主要都點在了醫術上,當官的本事全靠時間積累。
劉徹的話讓他很難回答,
說學的不好吧,這麼好的一本醫書不好好學,學不到東西,不用劉徹治罪,他自己都饒不了自己;
說學的好吧,萬一到時候治不好病可就不僅是丟人現眼了,嚴重點那叫欺君之罪。
隻好說些囫圇話來應對當前局麵,誰讓他隻是個小小的太醫令呢。
劉徹也知道,人力有窮時,
彆說是一本《傷寒雜病論》,就是陸鳴那個時代還有很多疾病都無法治療,太醫們更不會憑借一本醫書就包治百病,
但是他要讓太醫們知道自己的態度。
不展現出過人水平的話,他就要考慮動動太醫院了。
“陛下,不知染上傷寒的村子有幾個,患者數量有多少,
宮中太醫數量有限,又要負責宮中和各級官員的日常診治,臣需要根據情況安排人員去主持診治事務。”
太醫是給一般人看病的麼?
顯然不是!
除了皇宮中的人和長安的各級官員外,太醫一般是不給彆人看病的,簡而言之就是權貴專屬。
爆發傷寒算是比較大的事情,劉徹又把自己召來詢問,高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是太醫們的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因為救治村裡的傷寒,耽誤了某個權貴的病症,甚至是把傷寒帶回皇宮之中,
自己的太醫令就算乾到頭了。
哪多哪少,高期還是分得清楚的,
必須把本職工作安排好之後才能出去坐鎮傷寒救治。
“陛下,之前不是已經在軍中教授軍醫們醫術了麼,如果醫者數量不夠的話,是否可以考慮從軍中抽調。”
陸鳴記得之前是搞過這事的,太醫們去軍中傳授醫術,來提高軍醫們的治療水平,
現在總該能派上一些用場吧,不然豈不是白教了。
高期的目光看向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