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因為一個水工的判斷,就把精力都放在防禦洪水上,不僅百姓不理解,就是各地官員也未必能理解,
要是因此耽誤了百姓耕種,容易引起民變。
他們說的其實很對,春耕是當前的頭等大事,朝廷的各項工作都要為春耕讓路。
在不知道今年有大洪水的情況下,陸鳴也會覺得徐伯有些小題大做。
但是有大洪水這件事又沒辦法在朝堂上公開說,
沒辦法解釋,總不能暴露陸鳴的身份吧。
就算陸鳴不在意,劉徹也不會允許。
“陛下,臣認為可以從長安調兵前往東郡等地,先對緊要地段的河道先進行疏浚,
再算上沿途時間,軍隊達到各地時春耕幾乎已經結束,不會對當地百姓造成多大影響。
然後再調動當地軍民,共同疏浚河道。”
衛青給了個折中的方案,
不是他在和稀泥,而是這個時候要是強行讓各地全力疏浚河道,大概率是要激起民變的。
對百姓來說,糧食就是命,誰要是為了解決真假不明的危險耽誤他們種糧食,他們真的可能會拚命。
武德充沛不是說說而已,
各郡的軍隊都是當地百姓組成,農閒時會進行都試,由太守來主持,檢驗軍隊的戰鬥力。
大漢的百姓,拿起鋤頭是農民,拿起武器就是兵,
逼急了真的會揭竿而起。
就算明確告訴他們會有洪水,他們也不會相信的,未來不確定的洪水哪有眼前的耕種重要。
哪怕是衛青的折中方案,仍然有人反對,認為過於小題大做,白白消耗糧草。
徐伯的專業水平雖然過硬,但是名聲不顯,又沒有預測成功的案例進行背書,沒有多少人願意為他的預測買單。
好在劉徹和衛霍二人都堅定的相信陸鳴,相信會有洪水的發生,
最終力排眾議,決定從長安調遣精銳前往東郡等地,疏浚河道,加固大堤。
“此事以大將軍為首,富民侯為副手,率領大軍前往各地。”
劉徹仔細考慮過後,決定派出這對組合。
大軍此去需要協調各方,衛青長期以來形成的威望,在處理各方關係時可以鎮的住場麵。
陸鳴是水災消息的提供者,日後論功行賞少不了他的功勞,自然不能缺席。
況且他腦海中還有各種奇思妙想,說不定還能貢獻出一些治水的好辦法,
和水工徐伯這種專業人才交流起來也更方便。
他們倆離開長安,霍去病自然就要坐鎮長安,有緊急軍情可以隨時應對。
霍去病有些遺憾,沒能跟著陸兄一起去治水,但也知道陛下的考慮更周全。
退朝回府後,陸鳴告訴義妁自己又要遠行了。
聽完事情原委,義妁麵色沉重,
“如此大的洪水,能防患於未然自然是最好的,
但百姓們不會相信你的話,不會因此放下手中的農活跑去加固堤壩,
陛下的安排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為了防禦洪水,保護百姓而逼迫的百姓造反,豈不是本末倒置。”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