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三足圓鼎立於大殿之上,造型古樸厚重,鼎腹上遍布蝌蚪狀的銘文,
陸鳴一個字都不認識,有種看甲骨文的感覺。
董仲舒,孔安國,這些以學問而著稱的人此時都圍在大鼎周圍,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裡到外的仔細查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朝堂上氣氛略顯壓抑,
所有人都知道,什麼樣的查驗結果才是最好的,
隻要能找到任何一個支撐點,這尊鼎就可以是大禹九鼎之一,
三代以來,天命所歸,九州一統的最強象征。
孔安國輕撫著鼎上的銘文,呼吸都有些沉重,
銘文狀如蝌蚪,與秦朝一統之前的七國文字有些類似,
前些年發現的古文《尚書》就是此類文字所書寫。
想到這,他目光看向陸鳴,不管是古文《尚書》還是這尊古鼎的出現,都與富民侯關係匪淺,
這就是大氣運加身麼,總能輕易得到常人費儘心思都得不到的東西。
銘文難以辨認,孔安國不敢輕易給出任何結論,他偷偷打量董仲舒,
發現這位天下儒宗神情極為淡定,似乎麵前的隻是一個普通東西而已。
“不愧是董公,養氣功身,麵對如此大事依舊氣定神閒。”
孔安國暗自感慨,深吸兩口氣,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董仲舒看得有些煩惱,圓鼎上麵的銘文他竟然不認識,
他堂堂天下儒宗,一手推動罷黜百家的儒家大功臣,竟然不認字,
說出去豈不讓人笑話。
這些銘文看似熟悉,但仔細看去卻又不同於已知的任何一種文字。
他偷偷打量孔安國,發現他目光中若有所思,想來是對這些文字有所了解,正在辨認之中,不愧是孔聖之後。
算了,不認識就不認識吧,術業有專攻,自己不擅長這方麵也情有可原。
董仲舒不想為難自己,果斷躺平,神色平淡如水。
兩人誰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默默提高了對方的評價。
見董仲舒幾人沒能儘快給出答案,劉徹又命所有大臣前來觀看,
“都看看吧,誰能有所發現的話,但說無妨。”
大殿內眾多大臣紛紛走上前,他們能站在這座大殿上,學問已經超出世上九成的人,
哪怕趕不上董仲舒等人,也是頂尖的文化人,說不定家族中就有類似銘文的傳承。
又等了一會後,依舊沒有人開口,
劉徹知道大臣們在等著看風向,衛青和陸鳴作為發現者沒有開口,其他人很可能沒找到足夠有力的佐證,
自己這些天對於這尊鼎也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
他們猜不準自己的態度,自然不會輕易開口。
“認識就認識,不認識就不認識,左右不過是一尊鼎而已。”
劉徹起身來到古鼎前,大臣們躬身後退,清空一片地方。
手撫著粗糙的鼎身,感受上麵歲月變遷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