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做好了準備,他也覺得過往對戰爭的各種論調有些複雜,不夠純粹。
不是說複雜的不對,而是複雜的論調更多的考慮到戰爭背後的東西,對戰爭本身的論述很少。
黑板上粉筆刷刷作響,又一行字映入眾人眼簾。
“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要求的暴力行為。”
台下有些沉默,他們從來沒看到過如此直白又獨特的說法。
初看之下簡單,仔細一想,這句話中又包含了很多內容。
趙破奴兩隻眼睛瞪的溜圓,
侯爺寫的啥,看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可是這句話有什麼用?
算了,侯爺寫的一定有用,記下來以後慢慢想。
“戰爭的目的就是讓敵人屈服,按照我們的要求辦事,手段則是使用暴力,暴力是不可缺少的東西。
如果有人認為,在戰爭中一定有一種方式,可以不必造成太大的傷亡就能擊垮敵人,並且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戰爭方式,
這種想法是錯誤且危險的,戰爭就是暴力的無限釋放,任何限製使用暴力的行為都是自縛手腳
……”
趙破奴等人聽得很爽,第一次有人把暴力兩個字掛在嘴邊說個不停,打仗不就是這麼回事麼,尤其是打蠻夷的時候,
你不使用暴力對方就會使用暴力,戰場就是看誰夠狠的地方。
但是以前從沒聽人這麼說過,各種說法都是什麼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為之,好戰必亡之類的說法。
尤其是那些讀過幾天書的酸儒,總是把仁德掛在嘴邊,好像他們出去打仗有多麼傷天害理似的。
“在此,我要再強調一遍,戰爭是一種暴力行為,暴力的使用是沒有限度的。”
台下眾人的反應,都被陸鳴看在眼中,
有些人明顯並不認同自己的看法,但沒有站出來質疑,都在默默聽著。
這才是正常的,以自己如今的身份,敢當麵嘲諷自己的家夥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趙破奴等北軍將士多次遠征匈奴等異族,在戰場上殺得屍山血海,對這些觀點的接受度明顯更高。
“接下來我要舉一個反麵例子,宋襄公。”
宋襄公也是個名人,千百年後還在流傳他的事跡。
他出兵討伐鄭國,與救援鄭國的楚軍交戰於泓水,因為堅持所謂的仁義和戰爭的規矩,錯過了兩次戰勝對手的機會。
第一次,楚軍渡河時,有人勸他說敵眾我寡,如果等楚軍過河,對己方不利,要趁楚軍渡河的機會進攻才行,
宋襄公堅持仁義,拒絕了這次機會。
第二次,楚軍剛剛渡過河,還沒有排列成陣勢,有人勸他趁機進攻,他再次拒絕,理由依然是仁義,
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不能攻打沒列好陣勢的軍隊。
於是,等到楚軍列好陣勢,宋軍被打的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傷到了大腿。
“舉這個例子,不是為了罵他,因為宋國人早就罵過他了。”
罵他的人太多,不差陸鳴一個。
“他為什麼戰敗,因為他忽略了戰爭的本質,錯誤的用仁義思考戰爭決策,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戰爭中沒有仁義。
我們允許對方投降,不是因為仁義,而是怕對方困獸之鬥,給我們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我們善待投降者,也不是因為仁義,而是以此瓦解對方的反抗意誌,讓他們敢於投降
一切看似仁義的舉動,出發點都不是仁義,
而是為了戰爭的本質,以暴力迫使敵人服從我們。”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