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對外用兵的戰略選擇》
一看標題,蘇武就確定這是陸鳴的手筆,不需要看署名就能確定,除了他,沒人這麼寫。
文章中以倭島的金銀礦產為例子,
金銀礦是朝廷需要的,但是島上有原住民,該如何處理雙方之間的關係,是否還要沿用以往的對外交往方式以及用兵戰略。
陸鳴用董仲舒的理論進行了解答,王者無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天子應當統合華夏與四夷,
征伐倭島乃是替天行道,懲治不臣之蠻夷。
文章中明確指出,倭島上還處於部落林立的時代,沒有大一統的國家,無論是生產水平還是文化水平都極為落後,
一個部落都湊不齊一件鐵製武器,糧食種植水平極低。
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島都是大漢最先發現的,此前並沒有倭人占領,他們也消耗不了儲量如此大的金銀礦。
簡而言之,把金銀給他們,他們也花不明白,大漢占領倭島是拖著他們邁入文明的世界,讓他們沐浴教化,擺脫愚昧野蠻的狀態。,
陸鳴又對倭人秉性做出了論斷,
“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以此論斷,強調對倭島土著保持武力威懾的必要性,不能妄想以仁義之心感化他們,否則必遭反噬。
至於倭島土著秉性如何,可以谘詢往返運送金銀的士兵們,他們有發言權。
對於倭人秉性的論斷,陸鳴早就告訴過李廣,也告訴過劉陵等人,受他們影響,往返兩地的將士們對倭人的看法是可以預見的。
要是真有人去問他們,隻要問的人數夠多,大概率會得到一樣的看法。
就算有將士不這麼認為,還有李廣和劉陵最為後手,他們的意見更有參考價值,足以讓這個論斷成為公認的事實。
除此外,陸鳴又舉了身毒的例子。
身毒的製度與大漢迥異,乃是瓦爾那體係,換言之,種姓製度。
如今的瓦爾那體係還沒有徹底僵化,但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的劃分已經很清楚。
在這個神奇的國度,一個漢人要是對最低級的首陀羅表示善意和尊重,你收獲的大概率不是同樣的善意和尊重,而是被當做和他一樣的首陀羅。
首陀羅們不敢對高貴的高種姓有任何不敬,卻敢於欺壓和自己一樣的首陀羅,尊卑觀念已經刻進了骨子裡。
漢人,尤其是儒家的仁義道德在他們身上完全不適用。
陸鳴用這兩個例子告訴大漢,生物是多種多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大漢不僅要挖金銀礦,還要開展海外貿易,要麵對形形色色的國家,必須做好多種準備。
對於倭島和身毒這樣的國家,可以采用各種政策,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可以殺也可以不殺,但絕不能從仁義的角度進行決策。
以自身利益為重,克製而謹慎,但卻可以無上限的釋放暴力,才是麵對他們時的最佳策略。
首陀羅這麼神奇麼?
看完文章後,蘇武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這個。
他不懷疑內容的真實性,隻是感慨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送去排版刊印,下一期的報紙上就讓世人看看世界之大,不要理所當然的把異族當正常人。”
……
“老師,天下人會相信你對倭人和身毒人的判斷麼?”
送去刊印的文章不是陸鳴自己寫的,霍光也出了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