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本來的意思,但用在這裡,你不覺得很適合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話出自孟子。
在後世的常用語境中,被大多數人認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
但孟子原本的意思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以不儘後輩的本分為最,“三”隻是個虛數。
當然,孟子怎麼想的不重要,他懂什麼,話說出來就是大家的,大家統一意見後,自動取得這句話的解釋權。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東漢時就有人把這句話重新做了解釋,趙岐在《十三經注疏》中說:“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陸鳴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這麼理解是有道理的,東漢的人都這麼說,我一個現代人這麼說豈不是很合理。
可惜,麵對蘇武的時候,這話說不得。
一提到兒子,蘇武神情有些萎靡,不複之前的意氣風發,他糾結了一會才開口,
“陸兄,我成親也有一段時間了,怎麼還沒有孩子呢?”
“彆擔心,會有的,現在要說的不是孩子的事情。”
曆史上蘇武是有兒子的,去匈奴前有一個,去匈奴後有一個,身體沒問題,不必擔心。
“你要是真的想去,我也不攔著你,但也不會舉薦你,你去和博望侯競爭吧。”
和博望侯競爭出海的機會?
蘇武想了想,這比生兒子難多了,而自己連兒子都還沒生出來呢,要不還是識時務吧。
看他那表情,陸鳴就知道他知難而退了,掏出東西遞給他,
“看看吧。”
蘇武接過來一看,“對新納入大漢區域開展教化的工作建議,你又要搞事?”
他抬頭看向陸鳴,“你剛給儒家來個大的,讓董仲舒都改變了自己過往的主張,現在又想把他們去教化蠻夷?”
雖然董仲舒為首的一批儒家人士,在黃金白銀的利益麵前敗下陣來,不得不改變口徑,但他們心裡未必認同新的政策。
你剛打完人家,就想讓人家給你乾活,是不是想的太美了。
“你看清楚,裡麵明確提到儒家了麼?”
蘇武猛地想到什麼,拿起奏折又仔細看了一遍,“沒有儒家,你想做什麼?”
“不是我想做什麼,這是陛下審核過的東西。”
儒家占據統治地位已經將近二十年,蘇武下意識以為教化特指儒家也很正常,但陸鳴要告訴他,這麼想是不準確的。
“誰說教化這種事非儒家不可,刀劍也能教化人,而且效果很好,見效極快。
他們儒家不去做的話自然有彆人去做,何況儒家內部也有不同的學派,一部《春秋》就能分出公羊、穀梁和左氏,他們之間也有競爭的。
法家和黃老傳承尚在,也不甘心就此沒落。要是儒家自以為萬事大吉,朝廷非他們不可,陛下可不會被他們拿捏。”
罷黜百家,是對儒家和朝廷都有利的事情,儒家的地位是靠他們的作用爭取來的,要是他們沒有作用,劉徹可不會多眷戀他們。
比如天人感應,一向就為劉徹所不喜,現在更是幾乎徹底拋棄。
“奏折上的建議已經被陛下采納,現在需要你寫一篇文章,號召天下的讀書人前往河西四郡和南越九郡,
朝廷會在那裡開辦官學,由他們教授學子。”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