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鬱悶了。
醉仙居和陽信公主有關係,早在他的預料之中,但三成賦稅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料。
誰家好人總給朝廷交這麼多的稅啊,還交的這麼快。
你是在交稅麼,我看你是在賄賂陛下,把陛下拖下水。
“交稅了就可以麼?”
陳橋的語氣有些無助,陛下都收錢了,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
可笑自己沒搞清楚情況就急著對富民侯發難,這讓陛下怎麼想。
陛下,我絕對沒有針對你的意思啊,陳橋偷偷打量劉徹,想要看清他的反應。
“交稅不等於可以,但不交稅的一定有問題。”
陸鳴昂首挺胸,我為大漢財政做貢獻,我驕傲。
“據我所知,為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劉翁主支付了兩萬文,我支付了十萬文。
這些錢都是朝廷收入的一部分,若是出現天災人禍,可以為朝廷救濟災民。
皆大歡喜的事情,怎麼能算公器私用呢?
左內史意下如何?”
詭辯,絕對的詭辯。
在倪寬看來,報紙就應該嚴肅,隻刊登朝堂政務有關的事情。
刊登廣告就是在鼓勵人們從事商業,何況還是售賣奴婢和賣酒這種事,難登大雅之堂。
他為官多年,不至於被幾句詭辯糊弄過去。
但陸鳴關於奴婢雇傭製的話卻深深觸動了他。
甚至他還覺得,陸鳴在有些方麵說的太輕了。
為了還債而賣身為奴的人,究竟是怎麼欠債的,其中少不了權貴豪強們的手筆。
“富民侯,我還是認為在報紙上刊登售賣消息不妥,與是否交稅無關。”
倪寬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原則不能變。
“但我認為你對賣身為奴者的看法很有意義,終身為奴確實不仁。”
儒家官員中不是沒人提過此類問題,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倪寬覺得這次是個好機會,有頂尖權貴的支持,成功的可能性會增加幾分。
“陛下,臣認為應該改動律法,對賣身為奴要限定年限。年限一到,要麼改為雇傭契,要麼將奴婢放為平民。”
陳橋默不作聲,他現在隻想當個透明人,讓劉徹注意不到他。
但有人並不認同倪寬的觀點,立刻站出來表示反對。
彰武侯竇桑林的態度最為激烈,他家中有數百名奴仆,要是變成雇傭製,要多花好多錢。
“陛下,以身抵債乃是民間習俗,朝廷律法一向都是承認的,怎能輕易改變。
要是將他們改為雇傭形式,那些因犯罪被貶為奴婢的人又該如何處理,他們也是終身為奴者。”
將問題擴大化並不是誰的獨門手段,大家都會用。
你們要改變賣身為奴的現狀,我就把朝廷的官奴問題拿出來。
要是朝廷改變律法,逼迫大家和自己的奴婢簽訂雇傭契,朝廷自己卻還是使用終身為奴的奴婢,如何能夠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