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敢衝上去後,伊稚斜竟然沒有用全部兵力去圍剿他,隻是分出部分兵力,自己則率領大部隊處在圍觀態勢。
進可攻,退可逃。
霍去病迅速做出應對,在他再度分兵去圍剿李敢之時,看準時機,果斷以錐形陣發起衝鋒。
“活捉伊稚斜,立功封侯就在今日。”
當雙方短兵相接後,沒有那麼多兵法計謀,沒有那麼多神機妙算,血戰到底,狹路相逢勇者勝才是最強的戰術。
立功封侯,讓所有人都像打了雞血似的,嗷嗷叫著直奔伊稚斜的王旗衝去。
頂著匈奴人的箭雨,大漢將士們迅速拉近距離,手中長矛上下格擋,隻為護住胯下戰馬。
至於他們自己,則有全身鎧甲的防護,匈奴人的箭矢殺傷力有限,難以破防。
霍去病處在錐形陣的頂端位置,手中也拿著一杆馬槊。
他和李敢的馬槊都是陸鳴特製的,造價昂貴,一般人用不起。對於還沒有重裝騎兵的匈奴人來說,著實有點超綱。
雙臂一震,極具彈性的槊杆左右擺動,將襲來的箭矢撥打到一旁,偶然有漏網之魚也會被鎧甲彈開。
衝到匈奴騎兵近前,馬槊向前一刺,借助戰馬的衝擊力,帶著棱形破甲結構的槊刃輕鬆捅進匈奴人的身體。
他們的皮甲毫無作用,像是紙張一般被破開。
沒等槊刃完全透體而過,霍去病手臂回撤將槊刃抽出,向著下一個匈奴人而去。
大漢如今的騎兵戰術,利用裝備上的優勢,頂著匈奴人的箭雨迅速拉近距離,然後合短兵,捅之,斬之。
匈奴人的箭矢,有的箭頭還是用骨頭製作的,殺傷力極為有限。
大漢部分戰馬已經配備了皮甲,連人帶馬都能擋住他們的箭矢,射中了也難以造成傷害。
有的騎兵連人帶馬身上紮著六七根箭矢,還跟沒事人一樣,繼續向前衝著。
距離拉近後,有匈奴騎兵認出了霍去病,迅速跑去向伊稚斜彙報。
“我們上當了。”
伊稚斜終於反應過來,這是漢朝人專門為他設的一個局。
在他打算偷襲衛青的時候,漢朝人也在準備偷襲他。
尤其是這個姓霍的家夥,竟然算計他三回。
第一回,在衛青的大軍中豎起一杆霍字旗,讓自己以為他來了。
第二回,先讓姓李的來衝擊他,讓他以為大漢的援軍隻有那五千人而已。
第三回,看準自己分兵圍剿大漢援軍的時機,帶人迅速發起衝鋒。
年紀輕輕,如此不講武德,心都是黑的。
來不及多想,他立即派人前去抵擋,自己則帶人繼續後撤,尋找有利地形,隨時準備撤離。
此時的包圍圈之中,衛青發現有部分匈奴騎兵要撤離。
“驃騎將軍到了,伊稚斜要分兵去對付他,立刻反攻,讓他們顧此失彼。”
武剛車的防禦圈之內,大批步兵手持長戟和盾牌,結好陣型,以武剛車開路,向著匈奴人的包圍圈衝去。
衛青手中有一萬騎兵,此時也全部派出,全力衝擊匈奴人的軍陣。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不斷有人倒下去,鮮血四濺,大地逐漸被染紅。
朝鮮人發現情況不對後,立即有一批人想要找機會撤離,他們邊打邊撤,終於撤回北倉城附近後,卻發現情況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