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現在隻想知道,這麼好的紙,什麼時候能用上。
直到現在,大漢很多地方運送官吏考核數據依舊在使用竹簡。
紙張的需求量太大,少府的產能跟不上。
一旦兩文錢一張的紙供應上,這部分開銷立即就能縮減成原來的數十分之一。
五十萬的開銷,一下子變為一兩萬,想想就很令人激動。
這才是真正的為朝廷減少開支,為百姓減輕負擔。
“新的工藝已經成熟,水利設備的製造也並不複雜。
隻需要造紙坊的匠人們熟悉之後立即就能生產。
想要大規模量產的話,自然需要陛下的統籌安排。”
如此大事,沒劉徹的支持怎麼能行?
要是沒劉徹的支持,紙張說不定會被少數世家大族壟斷起來。
成本能降到兩文錢一張,他們也會繼續賣十文錢。
“陛下,越早量產,越能節省下來大量的竹簡錢,還請陛下早做安排。”
兩文錢一張的紙,汲黯想早日看到這樣的紙張遍及天下。
“少府令,朕命你大力開辦造紙坊,培養造紙匠人。
除了長安之外,也要在其他郡縣尋找適合地方開辦造紙廠。
有什麼不懂的,可以向科學院谘詢。”
少府不懂造紙的新技術,沒關係,科學院懂,問他們就行。
劉徹不懂技術,但是他尊重技術,而且他已經充分體驗過尊重技術的好處。
真香!
“臣奉詔。”
少府令趙盛,陸鳴的老朋友,雙方早已合作過多次,輕車熟路。
“孔太常所說的紙張問題算是解決了吧?”
劉徹看向大殿上的滿朝大臣。
紙張的理由用過了,還能找出什麼理由?
非要找一些太過勉強的理由,可就不禮貌了。
你們要是不禮貌,那就彆怪朕不客氣了。
不過科舉製和吏部損害了太多人的利益,一下子把這麼多人推到對立麵,劉徹也會很頭疼。
皇帝要是真的能口含天憲、言出法隨,匈奴就不會存在這麼多年。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宜妄動。
科舉和吏部涉及天下官吏,不可謂不重大。
科舉該如何推行,如何考試,如何評判成績,都是前所未有的問題。
吏部該如何管理天下的中下級官吏,如何考核,如何獎懲,也都需要一點點摸索。
不能太過急切,要緩緩而行。”
聽到這些話,很多大臣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陛下還是穩重的,沒有因為富民侯和大將軍的一席話就熱血上頭。
陸鳴和衛青也都沒有意外,這個環節本就是商量好的。
中書省為什麼是決策機構,就是和皇帝商量完事情之後,由中書令承受罵名,皇帝當好人。
陸鳴在一旁跟著中書令衛青一起挨罵。
你們看,大將軍和富民侯的策略太激進了,朕會壓製他們的。
“陛下英明,此事切不可過於急切,還需再行商議才是。”
孔臧立即表示支持,在他眼中,劉徹從來都沒有這麼英明過。
“讓軍中將士完成服役後去官府擔任吏員,朕認為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