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殺人,但誅心誅得透透的。
“謄錄官幫助舞弊者,流放三千裡,對讀官幫助舞者流放三千裡。”
流放三千裡,幾乎和判死刑也沒有多少區彆,能不能活著到達目的地都是個大問題。
“考官泄題者,腰斬,抄沒家產,全家流放三千裡…
替考者,雙方均腰斬,三代以內親屬不得參與科舉…”
一項項措施說出來,沒有任何一項輕拿輕放,全都是從重處理。
不管是誰,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絕不輕饒。
杜周,又一次坐實了自己的酷吏之名。
“陛下,科舉事關國本,有舞弊者,絕不能輕饒。”
劉徹看向大殿上眾人,若是出了舞弊案,大概率會有他們中一些人的參與。
先把醜話說在前麵,到時候彆怪他不講情麵。
朝會過後,各項詔令迅速傳遞到各地太守手中,
各項防舞弊措施,以及舞弊的後果更是著重展示給各地百姓。
“無需舉薦,審核家庭情況、籍貫,身家清白者即可參與科舉考試。
五人為一組,互相擔保,若有身份不符,冒名頂替的情況,五人均取消考試資格。
……”
各地官府張貼榜文的地方,都聚集了大量人群圍觀。
“不需要舉薦,隻需五人一組互為擔保即可參與科舉。”
第一次考試,參與標準定得非常低。
要求五人一組互為擔保,也是為了避免冒名頂替的情況出現。
榜文張貼出來後,各地就像炸了鍋一樣。
不知多少沒能獲得舉薦資格,與官場無緣的讀書人痛哭流涕,對著長安方向大禮參拜。
無需舉薦,試卷要糊名、還要謄錄,還有極為嚴苛的鎖院製度,對這個時代來講屬實有些超模。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些信息都不敢相信,反複確認後才接受這個事實。
對大漢的讀書人,尤其是寒門子弟來說,科舉製以及各項配套製度猶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不僅解渴,而且救命。
“感謝陛下,感謝富民侯…”
“快回去準備吧,六個月之後就要考試了。要是還考不上,怎麼對得起陛下給的機會。”
……
各地的反應回饋到長安,劉徹知道後非常滿意。
“六個月的時間,足夠各地進行準備了。”
他看向趙盛,“造紙工坊要全力開工,有限供應科舉所需要的紙張。”
交代完之後,他單獨留下陸鳴。
“這次的試題中,朕會以田稅和算賦為範圍,讓董仲舒他們出題。
看一看這些考生中誰的作答最能符合朕的心思。”
攤丁入畝,不,確切的說是攤算入畝,已經列入劉徹的辦事議程中。
“陛下,霍光也要參與科舉的。你和我說這些,容易泄題啊。”
喜歡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請大家收藏:()漢武帝:這個穿越者太敢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