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孔臧等人分彆發表意見。
尤其是倪寬等儒家官員,工匠待遇的提升,深深刺激了他們。
儒家對工匠技術的態度是複雜的。
德高於力,道高於器。
在儒家的價值觀中,仁義禮智信遠比各類工匠技藝要重要。
孟子說的更明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而工匠,就是他們眼中的勞力者。
但與此同時,儒家又強調經世致用,尤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技術,也會獲得儒家的重視。
並不會一味的把各類技術都貶低為奇技淫巧。
但無論怎樣,在他們的心中,讀書人的地位要遠高於匠人。
哪怕如今級彆最高的匠人隻有五百石俸祿,對他們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僭越。
可以重視工匠,但不能允許工匠享受接近官員的俸祿。
更不能接受朝廷從國家層麵上重視所謂的理工科。
“五百石的俸祿很高麼,七位六級匠人,是大漢各行各業中的最頂尖水平。
技藝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時間,天分,勤奮,缺一不可,少一樣都達不到他們的水平。
少府聯合科學院與火器監,評選匠人數百人,才評定出七位六級工匠。
大漢將士使用的武器,銀行使用的銀票,都離不開他們的作用。
利國利民者,享受五百石俸祿又如何。”
少府令趙盛站出來與他們辯論。
七位六級工匠,其中有五位都歸屬少府管轄。
又是他親自參與評定,怎能容忍彆人質疑。
孔臧和倪寬等人都是儒家弟子,他趙盛可不是。
陛下都同意的事情,他舉雙手雙腳讚同。
“天下五百石官員眾多,但六級匠人隻有這七人。
隨著科舉進行,能當五百石官員的人會越來越多。
但六級匠人可遇不可求,不給些待遇,以後沒有了怎麼辦。
大漢將士還能使用遠超他國的武器麼?
印刷廠還能印刷防止偽造的銀票麼?
陛下提高匠人待遇,發展理工科,實乃未雨綢繆,目光遠大的利國利民之舉。
幾位如此反對,莫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置天下百姓福祉於不顧?了”
趙盛一點都不客氣,身為少府令,又親自參與此次匠人評選。
他無法選擇中立,也不能選擇中立。
陛下的召令,富民侯掌管的科學院,還有軍中的冠軍侯和大將軍。
如此陣容,足以讓他做出堅定的選擇,牆頭草當不得。
雙方唇槍舌戰,誰也不肯退讓。
“這是少府與科學院的內部事務,各位要橫加乾涉麼?”
趙盛極為硬氣,內部事務,其他人不得乾預。
“怎麼是內部事務,這是關乎天下的大事,關乎到科舉發展,關乎天下士子切身利益,不可小覷。”
越吵越凶,趙盛甚至要和孔臧等人單挑,一決高下。
“大將軍,大司馬,你們二人以為如何?”
他們吵得太凶,利益之爭,不會有人願意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