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圖書館後,布蕾克感覺到張元的情緒有些不對。
“怎麼了元?”布蕾克小聲的問道。
“沒事,剛剛突然想起了一點事”
“那我們還繼續參觀?”
“嗯”
雖說嘴上說繼續參觀,但張元的腦海中還是在想著剛剛的事情,他確定自己之前應該是聽過這個圖書館名字的。
好像是在什麼地方旅遊的時候,還是看過的什麼新聞報道,聽過這個圖書館的名字,反正記憶是比較模糊的。
這個念頭出現在腦海時,張元有一種聽彆人說話,說到一半的那種感覺,心裡彆扭極了。
所以在看這個圖書館的建館曆史的時候,一個華夏人名的基金會出現時,他的腦海中好像抓到了什麼。
hanyushan基金會?韓玉山?韓雨杉?韓玉珊?
這個名字在他心裡默念幾遍後,張元終於搞清楚自己之前沒有想明白的事了。
原來他把兩件事情,搞混了,所以才一時想不明白。
現在通過這個名字,就像找到了一團亂麻的線頭,終於能把事情理順了。
第一件事,就是和這個韓玉山有關,這位華人教授在八十年代向這家圖書館,捐贈過500多份特藏中國清代考卷。
而這批珍貴的清代考卷,直到一五年左右的時候,才被當時的館長從倉庫中翻了出來。
也就是說這批珍貴文物,幾十年間一直在倉庫吃灰,沒有人對它投入過關注。
後來據報道,這批清代考卷包括了,殿試考卷219份;翰林館選翰林朝考考卷82份;
武殿試考卷6份;國子監肄業考卷32份;吏部揀送官員考卷49份;書院考卷97份;秀文選製10份。
其中最有名的試卷是貴州號稱“五代七翰林一榜三進士”的何氏家族的三份試卷。
還有都勻府陶廷颺、陶廷傑陶氏兄弟的試卷,其中陶廷傑最為出名。
張元能了解到這件事,也是參觀旅遊都勻東山魁星樓和文峰塔時知道這件事的。
當看到陶廷傑的殿試試卷時,他真的震驚了,那試卷很長,全文一千八百多字,沒有一處塗改,字體標準的像是印刷的一般。
不過當時他看的試卷,都是複製品,真品還是在人家外國人手裡。
當時他了解到這份試卷的來由後,才知道了洛杉磯魯道夫東亞圖書館和韓玉山的名字。
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也是來源於一則新聞報道。
據說有個華裔男子用日本假名,在學校的圖書館,將珍貴的中國古籍換成白紙,持續數年未被發現。
這哥們的作案手法很粗糙,就是直接申請借閱,然後再用其他書籍或者白紙替換,就這樣的手法,竟然好幾年都沒有被人發現。
有時候,現實比小說想象的還要魔幻,可它卻是真實發生的事。
對了,這哥們作案的圖書館,也是加大洛杉磯分校的圖書館,但不知道是哪個圖書館。
這才讓張元把這兩件事搞混了,一時間沒有想清楚其中的關係。
一個是幾十年都沒有人重視的古籍,一個隻靠拙劣手法就能換走的古代書籍。
這兩件事,放在一起,那就有意思了不是?
想到這裡,張元有些蠢蠢欲動,自己不是剛剛才修了一個可以存放文物的地下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