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了減少經濟危機對國內的影響,鷹國可以采用貨幣貶值的方法,來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
簡單的說,就是刺激出口、限製進口,促進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從而平安躲過經濟危機。
但是加入歐洲貨幣體係就不行了。
作為歐洲貨幣體係中一員,鷹國必須遵守歐洲貨幣體係的紀律,不能隨意采用貨幣貶值的辦法來刺激經濟。
但是作為歐洲大國,鷹國如果不加入歐洲貨幣體係,鷹國就會在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失去影響力。
最後鷹國權衡再三,於1990年10月的時候,加入歐洲貨幣體係。
作為歐洲大國,加入歐洲貨幣體係後,鷹國把自家的貨幣也就是英鎊和馬克的彙率定在了1:27780以上。
也就是說,一旦低於這個彙率的時候,鷹國就必須出手穩定彙率。
用後來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當時德國的經濟發展如日中天,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相比之下鷹國國力卻日漸衰落,是難以支撐英鎊對馬克的固定利率。
更不幸的事,這一破綻被國際遊資發現了。
在鷹國剛剛加入歐洲彙率體製時,英鎊對馬克的彙率是1:295。
結果從鷹國加入歐洲彙率體製開始,英鎊救不斷貶值。
因為鷹國國內經濟不景氣,為了刺激消費,鷹國降低了利率,好讓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以此來提高國內經濟水平。
而德國那邊就不需要了。
因為德國經濟發展的很好,不僅是企業就連個人手裡都有大量資金。
說錢花不完有些誇張,反正即使外麵的資金不進來,德國的經濟都能發展的很好,可以說,這時候的德國,沒有提高利率,已經是對鷹國最大的幫助了。
當然,鷹國希望德國能降低一下銀行利率,這樣英鎊就能在歐洲利率體製下合規的貶值,從而讓鷹國通過貨幣貶值來擴大出口,提高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不然,出口不斷萎縮,必然導致鷹國經濟進一步下滑。
隻不過,德國不同意馬克貶值。
於是英鎊隻能在合理的範圍內,進行貶值,從一開始英鎊對馬克的295的彙率慢慢下滑,先是285,再是28,眼看著就要接近歐洲彙率機製的1:27780了。
在德國不願意馬克貶值的情況下,鷹國無奈,隻能從銀行拿出拿出33億英鎊來乾預市場。
這一舉動,在投機者看來,就是英鎊快要支撐不住的體現。
因為,如果英鎊十分堅挺,哪還需要央行的乾預?
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各路投機者紛紛盯上英鎊,開始做空英鎊,大量的英鎊持有者開始賣出英鎊,頓時間市場上大多是在賣英鎊的,而不是買英鎊的,
在這種買方市場的情況下,賣方為了趕緊賣出,就會不斷的壓低價格,導致英鎊的進一步貶值。
雖然英鎊貶值有利於刺激鷹國的經濟,擴大出口。
但是尷尬的是。
鷹國加入了歐盟。
而隻要是歐盟成員國就必須遵守歐洲彙率體製。
英鎊可以貶值,但是按照約定,那就是英鎊和馬克的彙率都不能小於1:27780。
也就是說,除非鷹國退出歐盟,要不然他就必須守住1:27780,英鎊再怎麼貶值,再怎麼有利於經濟的增長,對馬克的彙率都不能小於這個數值。
除非馬克也一起貶值,這樣英鎊就能得到更高貶值空間。
這也是雷衛東明知道量子基金等國際遊資可以在英鎊上麵大賺一筆,自己也不敢充當主力隻能賺零花錢的緣故。
因為,對索羅斯等國際遊資來說,他們敢賭,賭德國不會令馬克貶值。
隻要德國不願意令馬克貶值,鷹國無奈之下,就隻好拿出大量資金到市場上購買英鎊。
因為市場上如果都是在買英鎊的,價格便掌握在賣方手中,買方為了趕緊買到英鎊,就會不斷的提高價格。
這樣一來,英國就可以守住1:27780這條線。
但是雷衛東不敢賭,也不能賭,因為他賭的話必輸無疑。
道理很簡單!
狙擊英鎊看起來是索羅斯的手筆,其實真正的大鱷是遊資背後的華爾街資本。
之所以大家都記住索羅斯!
是因為索羅斯喜歡出現在鏡頭前,享受彆人羨慕的目光和言語的吹捧,來增加自己的名氣。
這樣的好處是。
作為一個無不勝的金融大鱷。
名聲就是號召力!
在衝擊對手的時候,隻要名聲大,不用自己說,就會有無所人跟在你後麵衝鋒。
華爾街也樂意有索羅斯這樣的人當靶子,這樣他們才可以再背後悶聲發大財。
雖然華爾街隱身國際遊資背後,但不代表他們沒有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在被國際資本衝擊的時候。
鷹國一方麵拿出資金穩定市場,一方麵要求德國馬克貶值。
如果說,狙擊英鎊的是雷衛東。
那麼,麵對鷹國的壓力,德國很可能是馬克貶值,和鷹國人一起對雷衛東進行洗劫。
這種情況下,無論雷衛東拿出多少錢,都是鷹國和德國手裡的菜。
個人錢再多也不能和國家抗衡的。
索羅斯等人衝擊英鎊就不一樣了。
華爾街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很多時候可以代表老美的意誌。
麵對鷹國和老美,傻子都知道德國屁股坐那一邊。
鷹國人挨打可以說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