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克用,大老們其實都不喜歡他,不光是大老們不喜歡,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喜歡這個家夥。
就這麼說吧,吃人這一方麵,李克用也是個老手,殘唐五代的這些家夥,就沒有幾個不吃人的。
所以大老們都不喜歡她,如果不是李治保了他,大家早就把他千刀萬剮了,就和黃巢那幫人一樣,全都千刀萬剮,剁成肉泥!
在五代十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將軍都已經被剁了,雖然柴榮沒有什麼吃人的曆史,但是對於這位所謂的五代第一雄主,大家也是不怎麼看好的。
這個時期所謂的雄主,第一要務就是他娘的不識字,因為整個五代十國時期就沒有,幾個皇帝識字的!
雖然都說,江南天子皆詞客,河北諸王儘將才,但是整個中原大地需要的不是河北的諸王,而是江南的天子!
因為這些江南的天子至少都是有規矩的,但是那些河北的諸王是一點規矩都沒有的,他們甚至可以為了樂子就殺人吃人!
所以對於這幫家夥大老們都不喜歡,而李克用和朱泉州這些人就是他們的領頭的,他們手底下的士兵也幾乎是全都吃過人的。
對於這些家夥,主世界早就有想法,隻要找到機會就是一個不留的,隻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動。
這一次李治把他們留下,其實也是給主世界的大老們一個禮物,他們很清楚,主世界的大老們是不會讓這些家夥活下去的,李治可是千辛萬苦才把殘唐五代的那些吃人的家夥給聚集齊了,而這一次唐李治把他們全都帶過來了!
這些家夥在修煉的時候都采用了最基礎的那一版,所以他們的實力根本就不強,隻不過他們自己察覺不出來,一直都認為這是因為加入主世界時間短的緣故!
再說了,這一次他們帶來的人加在一起都是幾十萬的,而且所使用的裝備還都是李治提供的優良裝備,這就更讓他們充滿信心了!
李克用之前也看到了,那些動管局的家夥輕輕鬆鬆就殺掉了好幾萬妖怪,在李克用看來動管局的家夥能做到的,他手下的士兵們也一樣能做到!
所以更加的肆無忌憚了,而在李克用開始守城之後,大家就看到了古代頂級將軍的守城戰略到底是什麼樣的了。
其實在李克用拿到長安城開始守城的時候,就已經對整個長安城進行了大量的改造,長安城本來在城門上是有多個甕城的,而且含有大量的敵樓和吊橋,城外也有大量的鹿角用來阻滯士兵的進攻!
這種建城的方式就是漢唐時期的守城思想,這個時期的城市和明清時期的城市一樣,大量采用了翁城和吊橋。
甕城這種東西,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禦設施之一,可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也有在在城門內側的,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屬於中國古代城市城牆的一部分。
甕城兩側與城牆連在一起建立,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甕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
長安城擁有多個甕城,這些甕城的最小的城牆長度都有4878米,還有垛口1709個。共有4層牆體,每個甕城至少有藏兵洞7個,其中最外層上建敵樓,城門左右各3個,二層樓基中設7個,最大的一個內部麵積達400平方米。這些藏兵洞平時用來儲存軍用物資,戰時可藏兵3000餘人。
最重要的是這些城牆的高度都在30米以上,在這個世界就不是一般的人可以通過的地方,可是李克用在來到傳承之後,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把所有的甕城拆除,同時還要把敵樓和吊橋去全部拆除,還要在城牆上多開城門,不過在城門的外麵增加了一種護門牆。
不是沒有什麼唐代的將軍跑出來和李克用說這些問題,這些將軍們都表示敵樓吊橋和甕城的存在都是增加城池防禦力的,都是為了給外來的進攻者增加阻礙的。
李克用的做法,完完全全就是在給對方掃清屏障,幫助對方增加進攻方的優勢。
而李克用對此的解釋則是,他的部隊主要以騎兵為主,騎兵根本就不是用來守城的,而是用來進攻的,他是步兵部隊,可以用來守城,可是騎兵部隊是萬萬不能守城的,如果把騎兵部隊就拿去守城,那就是暴斂天物。
使用騎兵隻有一個做法,那就是進攻,即便是用騎兵來守城,那也是需要進攻的,多開城門的做法,目的是便於守軍隨時出城逆襲。而城外的吊橋和鹿角,隻會對出擊部隊的進退造成妨礙。而遮擋城門的護門牆,則可以阻擋敵軍視線,無法判斷城門是否會有守軍突然殺出。
至於不要甕城的做法,則是考慮到大炮這些熱兵器的大量使用,甕城這種造價高、作用小的設施已不值得建造,反而不如建造護門牆這種簡易設施,更加經濟實用。
而且,在己方有了大炮,對方的蟻附攻城戰術就沒有什麼大用了,因為攻城的人多了會變成炮灰,而攻城的人少了又會被氣暈吞下來,所以,李克用所采用的這種守城方式才是最合適的。
當然了,這種守城方式也不是他所創造出來的,而是,南宋的守城戰術,彆看南宋在進攻上麵一直都有一些差錯,但是在守城上麵,那真的是有一套的。
尤其是陳規的《守城錄》被宋孝宗推廣之後。
在這一套防守戰術被推廣之後,整個南宋的防禦方式,就是從被動防禦變成了主動防禦。
從《守城錄》列舉的各項守城措施看,陳規的思想非常超前於時代,而且發明了多種領先於時代的裝備。
例如中國最早的管狀火器,突火槍,就是陳規在德安防衛戰中發明的。
還有城牆防禦中使用的“狗腳木”,在陳規之後幾乎成為南宋城防的一個識彆特征。
另外,陳規還改進了南宋的投石機,也就是砲,指出“攻守利器,皆莫於砲”。
而這種生存方式最完美的一次展示,則是在紹興十年順昌之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