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日益衰老,而趙煦卻在成長。
每每上朝的時候,趙煦都端坐在那龍椅上,聽著朝臣們與皇祖母議事。
有時候,遇著國事決策,高滔滔象征性地問一下,“陛下,此事,你看如何決斷。”
趙煦總是微笑著說道,“皇祖母已經定了,朕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就照皇祖母的意思辦就好了。”
趙煦顯得雲淡風輕,其實,高太皇太後心裡明鏡兒似的,他知道,趙煦心中所想,一定是和她背道而馳的。
自從高太皇太後垂簾聽政以來,趙煦在朝堂上,聽得最多的,便是西夏對邊境的不斷地襲擾。
老梁太後死後不久,李秉常也鬱鬱而終。
梁氏一門,為著世代執掌西夏,老梁太後將自己的侄女,梁乙埋的女兒安排給李秉常做了皇後。
這樣一來,李秉常駕崩以後,小梁皇後便順理成章地把自己三歲的兒子李乾順立為了皇帝。
西夏的大權,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梁氏手中,小梁皇後便成了西夏的小梁太後,小梁太後的親哥哥,梁乙逋當上了西夏的國相。
西夏朝野,特彆是李乾順的那些叔伯,嵬名氏對梁氏的把持朝政,本來就有很大的意見。
小梁太後比她的姑姑手段更厲害,為了鞏固梁氏一脈,在西夏的地位,直接把所有的異己,趕出了朝堂。
三歲的小李乾順,那肯定是啥也不懂,一切都聽憑著小梁太後和他的舅舅梁乙逋安排。
黨項族人,經曆了連年與大宋的戰爭,加上大宋斷了西夏的歲賜,關閉了兩國間的榷場。
幸好,西夏開通了與回鶻族的商路,這才使得其經濟得以舒緩。
當時的西夏國內,事實上被嵬名阿吳、仁多保忠與梁氏,三家的勢力所掌控著。
小梁太後與梁乙逋,靠著不斷地征發戰爭,用以鞏固梁氏在西夏國的地位。
為了解決兵源的問題,在黨項族人當中,各部族的頭領,無條件地帶著自己的部眾,加入到西夏的大軍中。
甚至召募與訓練了大量的女兵。
那些女兵被稱做為麻魁,她們從小就與男人一樣,擅長騎射,在戰場上驍勇善戰。
小梁太後便是她們的榜樣,臨戰之時,小梁太後身穿著戰袍,手拿著兵器,衝鋒在最前麵。
兄妹倆不斷地挑起戰事,畢竟西夏兵馬,多是騎兵,來去迅速。
他們每一次的襲擾,多則十幾萬軍隊,少則幾萬兵馬,總是趁著宋軍守備空虛時,便突然襲擊大宋的堡寨。
將大宋堡寨中的物資,洗劫一空之後,又向大宋交回一些戰俘,說自己根本就不願意與大宋王朝為敵,隻是,宋邊將屢屢對他們的邊境進行騷擾,這才不得已出手防衛。
特彆是梁乙逋,每次戰後,很快就派出相關的使臣,奔赴汴京,懇請大宋降罪責罰。
這襲擾大宋邊境,他們還做出十二分的無辜,還把戰爭的原因,全都推給了大宋的守將。
大宋汴京朝堂,對這樣的情況,有兩種聲音。
一種是徹頭徹尾的投降派,他們主張,將宋夏邊境那些好戰的人換回來。
比如那個遊師雄,如果不是他好大喜功,悍然發起了對西夏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