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看到趙構親筆寫給自己的聖旨,心中湧起了強烈的報國之情。
他曾經在趙構麵前說過,縱然粉身碎骨,那也得要收複失地。他也曾在將士們麵前表過態,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然而,當他聽到前去頒布詔令的使者,竟然還帶著那口諭,他頓時明白,皇帝對他嶽飛,那是根本就不相信啊。
而且,從那口諭當中,趙構那是既要他嶽飛痛擊金人,卻又不是真正要想奪回失地。
如此轟轟烈烈的抗金之舉,無非隻是為了再一次求得與金人的議和。
趙構的意思,他不但要拚命去打仗,還得在適當的時候,把撤軍的罪名自己承攬起來。
當著那頒布聖旨的使者的麵,嶽飛的臉色特彆難堪,甚至,差一點一口鮮血從口裡噴出來。
他忠心耿耿地為著大宋,一心要收複失地,救萬民於水火。
然而,朝廷僅僅是把他當成議和的籌碼,而且,嶽飛還被警告,要他見好就收。
那傳令的使者,本來就是從心底裡佩服嶽飛,對於嶽飛的赤膽忠心,精忠報國,那也是相當的欽佩。
傳令的使者微笑著,拍著嶽飛的肩膀,“嶽元帥,你隻管打你仗,至於我所傳的聖上口諭,那無非是出於我之口,入於你的耳,到時候,你完全可以說,本使根本就沒有給你說起過,不就行了。”
嶽飛對那傳令使者,心生感激。
嶽飛受詔令,趕緊安排姚政和張憲,率嶽家軍,救援順昌。
嶽家軍在鄂州,已經曆練三年,每日都在盼望著,能夠受皇上詔令,而出兵抗金。
如今,既得軍令,嶽家軍皆報有必死之心,與家人告辭,步入了抗金之途。
西路金軍被吳璘死守,根本就無法突破關隘,而東路,張憲和姚政趕到順昌時,順昌之圍因為劉錡的奮勇殺敵,已經解圍了。
整個抗金的形勢,一片大好。
正當嶽飛準備放手一搏,奮力攻打完顏宗弼的時候,趙構又派出了使者,前往嶽飛軍中,給嶽飛帶來了皇上口諭。
“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那負責到軍中來傳令的人李若虛,便是嶽飛以前的舊部,對嶽飛抗金的決心,那是相當楚。
嶽飛又給李若虛講起,金人統禦之地,百姓生靈塗炭,老百姓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
嶽飛抗金決心之堅定再一次感染了李若虛,李若虛也願意,背負著矯詔之罪,堅決支持嶽飛,力戰完顏宗弼,收複失地。
嶽飛揮師北上。
秦檜一再給趙構說,嶽家軍,乃虎狼之師,陛下萬不可放虎歸山。
如今嶽家軍北上,秦檜更是緊張得不行,他最擔心的,便是主戰派打敗大金國。
真到了那個時候,嶽飛肯定不會饒恕他這個求和獨相的。
秦檜抓住趙構擔心手下的戰將,勢力太大,自立為皇帝,效法太祖行事,便大肆在趙構麵前吹噓,說那嶽飛不聽詔令,隻怕把金軍趕走了,到時候,會趁機把皇上也拉下馬。
趙構當然是心生恐懼啊。隻是,在那個時候,還不能夠把嶽飛真撤回來。
很快,宋廷就屢屢收到了嶽飛發回來的捷報了。
張憲前鋒已經攻下了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