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戰區以壓迫之勢,讓遠毒國不敢輕舉妄動,巴國在西部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沒幾天就占領整個克什地區,前線告急,戰線不斷後退,軍事據點一個個被攻占,然後是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麵對滅國的危險,遠毒當局無計可施,內部吵成一團,總理決定動用戰略武器,並對中巴兩國發出警告信息。
可是巴國對此置若罔聞,仍然攻勢如潮。
遠毒國內意見不一,誰也不想發動核戰爭,那是同歸於儘的最後手段。雖然巴國占領一些領土,可華國軍隊沒有發動攻勢,明顯的給遠毒國傳遞一個信號,並不想滅亡其國。現在的出路還有一個,那就是談判。如果再等下去,就會淪為投降的局麵。
在若敕國的斡旋下,三方經過多輪協商簽訂了停戰協定。華國軍隊撤退回高原,保持原有的國境線。巴國退兵。但遠毒承認克什獨立,承認東部獨立,脫離遠毒的統治。一場戰爭突如其來,發生的快,結束的也快,前後僅二十三天的時間。
協定簽訂之後,中部軍隊撤回高原,西部派遣軍也撤回國內。
戰爭時間雖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勝利的消息傳回國內,民眾歡欣鼓舞,舉行集會遊行,慶祝勝利,如過節一樣到處洋溢著喜悅。克什地區,東部地區的獨立,明顯已成為華國的勢力,不久就會歸入華國版圖。
黃帝曆4685年三月初二,清明節,華國舉行祭祀黃帝活動。並對此次戰爭中的功勳人員進行授勳表彰。
活動的籌辦很倉促,卻很盛大。中央領導,各方社會名望人士,共三千人受到邀請。電台,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
文化部官員上台發表祭文,叩拜。場麵宏大。此次作為國家政府第一次以政府名義舉行的公祭活動,傳遞給民眾的信號是發揚中華傳統,樹立民族文化自信。
接著,葉宇上台,宣布閱兵儀式。不同於曆次的廣場閱兵,列隊走過,而是列隊在廣場上靜立。旌旗招展,一個個方陣整齊排列,直到視野之外,莊嚴肅穆,軍威浩蕩。
“天佑華夏,昌隆強盛。中華兒孫,勤勞勇敢。以無尚榮光敬獻先祖。
在此次抵禦外敵的戰爭中,戰士們舍死忘生,奮勇殺敵,贏得了偉大的勝利。榮耀屬於所有的戰士。特彆對作戰英勇,表現突出的戰士進行表彰。”
葉宇念出一連串的姓名,一名名戰士出列,在授獎台上集合。一個個表情嚴肅,表現出鐵血形象。葉宇上前,從禮儀員的端盤裡拿起勳章,掛在戰士的胸前。
第二批是特彆稱號授勳。
葉宇念出十三名戰士姓名,一一授予勳章。
接下來是領導人物授勳名單。
“授予王守和,上將軍銜,盧道永軍長,寧光玉軍長,中將軍銜,衛士勳章。”
授勳儀式結束。
“將軍百戰死,壯士裹衣還。為扞衛國家,英勇戰鬥是戰士的神聖職責。生者光榮,死者榮耀。祭二十三名犧牲的烈士,蒼天有感,中華不忘。董成,郭孝兵,吳傑。歸位。”葉宇神情嚴肅,舉止正規。
方陣戰士全部舉手敬禮。注目被安置到烈士陵園的二十三口棺槨。
一次戰爭,打了二十多天,大小戰鬥幾百次,隻有二十多人犧牲,可說是奇跡。受傷者無數,在藥物的治療下恢複正常,殘肢斷體也能恢複如初。隻要不是被炸得粉碎都能撿條命回來。
這樣的儀式,也在全社會形成敬英雄的風氣。
有名的烈士,無名的英雄,受到人民的崇敬,讓人覺得自己的奉獻值得。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國家穩定,人民平安,自有人在抵擋,把所有的危險消除,把外敵消滅,保護著國家,不受一絲一毫的侵犯,人民不受一絲一毫的傷害。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因為有人負重擔當。
打擊小日,讓人們揚眉吐氣,順暢無比,占有龍虎大陸,讓人們覺得興奮,撿了個便宜啊。而此次對遠毒的戰爭,則是實打實的勝利,勝得乾脆利索,以極小的代價打敗敵國,而且取得兩塊領土。在歡慶時,人們對葉宇萬分的崇拜,確實了陳豔武神的稱號。
“武神怎麼沒授予上將稱號,也沒授勳章啊,太不公平了。”
“領導人不授獎。武神稱號誰人可比。”
“隻是民間這樣稱呼,又沒被國家承認。不落實。”
“眾人之口,勝過碑石,萬古不朽。”
“葉帥呢?還是這樣稱呼,好像不能體現他的成就啊。”
“聖人無名,葉帥不在乎這個。何曾把自己放在功勳榜上。”
華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通過這次戰爭開始被世界注意。一些自以為強大的國家,不得不重新審視華國的實力。所謂的第二第三強國,依仗的不過是軍事人數,武器數量,或者是核武庫。在華國軍隊的進攻麵前,能不能擋得住?能擋住多久?
特彆是東部的進軍,讓人難解。
華國高科技技術的突飛猛進,讓外國眼紅,可就是弄不來,也學不來。華國出口的東西都是相對落後的,比他們的還先進,可在華國卻是淘汰掉的。一直不太重視,以為不過如此,想要追上西方還要二十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而這次戰爭打醒了一些人,開始研究華國,重新認識華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