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轉山,雲霧漫天。這一天,一位仙君到來,周身祥雲環繞,鴻蒙珠在頭頂沉浮。長袍束帶,頭頂衝天冠,麵色沉穩,不怒自威。
鴻鈞漫步走出傳送陣,心平氣和,看著周圍雲霧,好一處仙界妙境。百轉山,仙界禁地。禁的是外圍的隔離層,萬古沒有人進入其中。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來到這裡,成就帝境。這種感慨不過一瞬間,鴻鈞來到一處雲霧團內,一塊十米方圓的先天至寶石懸浮在雲霧中。盤膝坐在寶石上,閉目內視,歸心。
心境,是對自己修煉經曆的歸理。象宗明聿,本來他不是修行的心經,卻沉迷在心境中不可自拔,遂轉為探討心境,追求心境的進階,達到帝尊境。心境最難琢磨,世間萬物,紛繁複雜,誰能理順悟透?
大道三千,小道十二萬九千六百。這隻是形容其多,並沒有確定之數。也許宇宙星數就是小道極限吧?
身融於自然,心路即修行之路,心有多寬,大道就有多寬,天地就有多大。但天地宇宙自然無限,修行之路不過其中一條,也許渺無蹤跡,不值一提。怎麼能和宇宙自然相提並論呢?認識自然,探究至理,不過是適應而已。順應了自然,理解了天地至理,就可以通達至境,得到天地認可,成就帝境。
所以,關鍵在於自己的內心,找準自己的定位,認清自己,渺小如草芥,宏大如星辰,這就是天地生靈。
生而為人,智慧靈性,優於萬物。從而走得更快,行得更遠,成就更高。但萬物都會生出靈性,都有希望得到成就,隻不過渺茫而已。但人類仍脫不了自然,離不開天地,跳不出宇宙束縛。
從出生,為生存,為進步,為發展,走上修行之路,追求長生,脫離星域的束縛,成就仙人。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艱難,困惑,痛苦,迷戀,痛恨,嫉妒,興奮,快樂,欲望,喜愛,厭惡,冷靜,激動,焦慮,輕鬆,悲傷,快活,,萬般思緒,歸於對過往的懷念。心中所想,縈懷難忘。經曆的風光,身邊的親朋至交,陌生路人,一個個,曆曆在目。
難道都要想清楚嗎?都是記得住,都要明白透徹嗎?
追求,成功在於不舍。前行不輟,達到遠方,在於放下。累贅,糾纏,負擔,承受得起,方為人,懂得取舍,方能走得遠。
想明白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道理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理清其中的至理,掌握大道,一通百通。如果陷入無理的糾纏中,永遠彆想走出來。如家庭親情,無理可講,那就是一種心境,有愛,不用講理,或者說不是講理的地方。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鴻鈞從石上站起來,走出來,看看外麵朦朧的虛空。片片雲霧,似乎不動,又似乎在不停的變幻形狀。身周的彩雲稀薄了許多,變幻的虛影幾不可見。鴻鈞沒有理會這些,揮手間在身前布置一道術法,虛無的空間中,憑空出現了一片有形的物質,翻卷著,成為一道屏障。
“原來如此,心想事成。心中所想,萬物為用。這就是帝境。帝虛境。脫離自然,融入自然。我隻不過才走出第一步。”鴻鈞無憂無喜,心念一動,環繞著祥雲收斂於體內,虛影消失。再看鴻鈞,不再有不怒而威的外相,返璞歸真,如一位平凡的老人一樣,任誰也看不出是一位帝尊。
億萬年修行,步步驚心,今日終於成就帝境。所謂帝尊,不過是仙帝的尊稱罷了,帝境的第一層為帝虛境,第二層是帝靈境,第三層才稱為帝尊境呢。
雖然內心平靜,卻也感到十分的自豪。漫步在雲霧中,到處轉悠了一圈,收了幾十件寶物,這才返回傳送陣,回到煙雨仙域。
沒有人在。也不知葉宇去了哪裡?唉,鴻鈞有些失落,成就了帝境,竟然沒人來歡呼慶祝。
時空塔仍高高的聳立著,感應不到塔裡麵的情景。
鴻蒙來到十八層,意外的竟然沒有見到伏羲,丁桑卻坐在自己原來的位置閉目修煉。
丁桑感應到有人來,睜開眼。
“恭喜尊主成就帝境。”丁桑站起,向鴻蒙行禮道賀。
“沒什麼。帝境也就是那麼回事,不喜不悲,一切覺得沒意思了似的。真是奇怪的心境經曆。對了,伏羲呢?小宇他們呢?”
“伏羲去了流海星雲,在時間旋渦處成就帝境。要說,我們都是托了小宇的福,來到仙界無數年,竟然還不如他找到的隱秘之地多呢。”
“沒能力的人過再多年也是一事無成,有能力的人隨便就有成就。象百轉山那樣的險地,擋住仙界人卻擋不住小宇。”
“小宇和空寂在煉丹,豔兒在煉器。我本來也要煉丹的,卻被小宇推到這裡領悟帝路。唉,我還差得遠呢。”
說著話,兩人從時空塔出來,又叫出葉宇陳豔,空彌空寂也從塔中出來。
“恭喜先祖,賀喜先祖。帝尊在上,後輩們鼎禮膜拜。”葉宇喊著,五體投地,向鴻鈞大禮參拜。